2021/8/16 上午9:31:36 星期一
浑南概况
稿源: 浑南区政府网 2025-10-10

浑南区位于沈阳市东南部,因地处浑河南岸而得名,由原东陵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沈阳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棋盘山开发区合并组成,201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浑南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是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沈阳片区的核心区。全区总面积803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260个社区,常住人口103万人,其中3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40%。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3亿元、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6亿元、增长38.5%;固定资产投资579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8.9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0.1亿元、增长4.4%。

区位优势明显。浑南区是沈阳都市圈的重要门户和关键枢纽,位于沈抚、沈本和沈辽鞍营三条城际连接带的核心节点,是中日、中韩、中俄交流的重要枢纽地区。域内桃仙国际机场与国内外81座城市通航,沈阳新南站衔接哈大、沈丹、京沈等多条铁路线,9条跨浑河通道,3条地铁线路、34条公交线路、5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无缝对接,三环、四环和两条快速干道贯穿全域。

创新资源丰富。浑南区拥有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金属所、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国字号”领衔的研发机构415家,沈阳浑南科技城、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此布局。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1500家,雏鹰、瞪羚和独角兽类企业989家,各类科技型企业超过7000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拥有东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高等院校13所,建成院士和专家工作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个,聚集沈阳市高层次人才1980人,总量和增量排名省市前列。

产业基础雄厚。浑南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构建了“6重点+6特色+3未来”现代化产业体系,民用航空、IC装备、生物医药、机器人等重点产业连年保持20%以上增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接近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以上。目前,存续市场主体达到17万家,“四上”企业1457户,上市企业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30强。近三年,累计出让产业用地5233亩,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等696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签约,华为辽宁区域总部等404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落地,成大生物研发生产基地等475个新建项目开工,中国航发燃气轮机产业基地等211个重点项目投产运营。

城区环境优越。浑南区坚持高品质文体商旅融合发展,成功培育了“来浑南 不一样”的城市IP,全区拥有国家5A级景区沈阳世博园、国家4A级景区棋盘山旅游度假区以及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等40余个景区景点,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0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8项,旅游资源占全市一半以上,绿地覆盖率超过50%、森林覆盖率超过15%,素有沈阳“绿肺”之美誉。同时,区内拥有省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辽宁歌剧院、辽宁芭蕾舞团等一大批省级优质文化资源,是CBA篮球赛、全国赛艇公开赛、沈阳国际马拉松等顶级赛事举办地,目前年游客量已突破1200万人次。

历史文脉厚重。全区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0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5项。世界遗产——清朝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后的陵墓“福陵”、石台子山城2处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南大台烽火台、宁路烽火台、八家子城址等13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四家子遗址、张家沟遗址等5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白塔遗构、朝阳寺、唐中华寺、兴隆寺等众多历史古寺也坐落于此。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浑南区正以崭新的姿态,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具体工作要求,因势而谋、起而行之;对标发达城市和先进地区竞相发展态势,应势而动、笃而行之;对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顺势而为、恒而行之,努力开创浑南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力冲刺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

主办:浑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浑南区委宣传部 浑南区联系电话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120003 公安备案号:21011202000218 辽ICP备08100350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浑南区委宣传部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世纪路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