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浑南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区政协二届四次会议认真总结了区政府2020年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形势,全面部署2021年工作任务。为帮助我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区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区委宣传部特别策划推出《区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专题报道,对2021年浑南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进行解读。
形成“城”“乡”并进的区域发展格局
推动主城区优化升级,加快世纪路周边老旧产业区更新改造,盘活闲置楼宇、厂房22万平方米以上,启动中央公园新型CBD、沈阳南站金融商贸中心、世纪路和王家湾总部基地规划建设,发挥“核心区”带动作用。加快全域城镇化步伐,推动张沙布高端装备组团征拆工作,释放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布局。完成李相生命健康组团整体规划编制,先行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柏叶文教组团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做好金展花木文旅小镇、杏林学院、自行车主题公园等文教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南山区开发,细化完善农村地区产业规划,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利用,打造东北亚国际马术赛事中心、魏家沟民宿综合体等农商旅融合项目,打响祝家“百年大集”品牌。稳定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实施“互联网+”数字农业行动,深化与沈阳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校地合作,建设教学实践基地2个。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高附加值经济作物5000亩,推动富虹农业深加工产业园、富家中草药药谷等农业项目建设,整合青草沟酒业资源,打造富锶酒品牌。
健全“软”“硬”兼顾的产业发展体系
全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6+6+3”产业体系。优化升级重点产业,鼓励支持各类主体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20项以上,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30个以上。围绕IC装备、医疗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智能工厂5座、绿色制造体系示范项目10个、数字化车间5个,力争火炬统计企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引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确保5G联创实验室建成运营,推广5G智能灯杆综合应用,创建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正力云工业物联网、电力云数据管控等平台,支持东软、新松等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制造、封装等全链条发展,助力高端医学影像等先进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抢先积累细胞、区块链、数字孪生、脑机接口等产业引爆点,不断增强参与未来头部竞争的底气决心。
掀起“大”“小”兼备的项目建设热潮
围绕中央重点发展的“两新一重”领域,瞄准全省重大项目“三个一万亿”目标,设立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7个招商办事处,发挥招商大使、经济顾问和产业链联盟理事长单位作用,紧盯国内外500强、“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深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全年签约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投资额2600亿元以上;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投资额1000亿元以上。围绕“一区十二园”规划,加快信创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土地攻坚,实现新征收土地15000亩以上,完成土地组卷报批6000亩以上,确保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突破240个,进度投资超过400亿元以上,其中区域总部项目不少于10个,单体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不少于8个。深耕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智能机器人、眼健康等10条产业链,实施全员招商战略,确保联系产业链目标项目3000个以上,引进串链补链强链的中小项目1000个以上。
实施“增”“存”并重的企业培育工程
实施存量企业倍增计划,引导企业挖掘新增长点,确保40家企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实施规上企业扩容计划,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实施领跑企业培育计划,加快细分行业内市场占有率高、盈利状况好的“隐形冠军”企业上市步伐,抓住深交所辽宁基地落户契机,确保至少5家企业进入报辅程序、3家企业实现上市。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力争年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新增省级雏鹰企业70家、瞪羚企业4家、种子独角兽企业1家。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计划,“一企一策”为产值下滑企业定制解决方案,确保30户以上企业恢复增长动力。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