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16 上午9:31:36 星期一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光阴里的感动与传奇

稿源: 沈阳晚报 2020-07-03

手绘 李虎

《瑞鹤图》(局部)

《青簪行》海报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记得前一段,古装剧《青簪行》等“宋宫剧”发布海报、剧照,背景为仙鹤盘旋于宫殿之上,设计与意境皆借鉴取材宋徽宗所作的那幅《瑞鹤图》。

    古代书画元素与现代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历史中的永恒一瞥、经典留念经过时光的打磨,绽放出了更耀眼的光芒。

    《瑞鹤图》打破常规花鸟画的构图方法,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诗意意境和大气风范。天空用石青色平涂,白鹤华贵,睛以生漆点染,屋檐匀停,画面盎然活泼又沉静自然,完美贴合徽宗清俊有神、细致潇洒的品性风格。恰如他在画上所题——“清晓觚稜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

    这幅千古风流之作长存于辽宁省博物馆,每次展出都是大热,人们驻足其前,细细赏看,许久不舍离去。

    这,还只是辽宁省博物馆丰富藏品当中的沧海一粟。

    一馆珍宝 城之骄傲,众多国宝级藏品坐镇

    为什么说辽宁省博物馆是沈阳人搁在心尖儿的骄傲呢?因为它声名在外,历史悠久,“一馆的宝贝”,它是新中国的第一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十二万件,以馆藏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外地游客到访沈阳,这里是必到的一站,遇到分量重的特展,不少人还会打着“飞的”专程过来,在馆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珍贵文物达数万件,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分书法、绘画、丝绣、青铜、陶瓷等十七个门类,尤以晋唐宋元书画、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瓷器、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曹娥诔辞》《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草书古诗四帖》《簪花仕女图》《草书千字文》以及前文所述的《瑞鹤图》等重磅珍品我们都可以在辽宁省博物馆看到。

    搬迁后,辽宁省博物馆新馆位于沈阳市浑南区中心广场东北侧(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分陈列展览、观众服务、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等五个业务区。一层展厅以举办临时展览为主,用于引进国内外历史、文物与艺术类展览;另有3个展厅用于馆藏文物展,如中国古代碑志、明清玉器和明清瓷器展。二层设6个展厅,举办馆藏辽瓷、货币、佛教造像、玺印、铜镜及满族民俗展等。三层以举办常设展即“古代辽宁”为主,设5个展厅;另外3个展厅用于馆藏文物展,如馆藏书法、绘画与丝绣展。

    珍品采撷

    《簪花仕女图》

    此画出自唐代周昉笔下,描绘了宫廷妇女闲适的生活情态,五位雍容华贵的仕女和一名侍者,高髻簪花,蛾眉高挑,朱砂轻点眉心,人物衣裳呈半透明质感,精妙至极。本卷无款识、题跋,《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为周昉作品。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北宋摹本,即“天水摹本”,属国宝级珍品。虢国夫人是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姐姐,画面不设背景,绘八骑九人出行的场面,人物衣着华丽,骏马肥硕健壮,线条细劲圆转,色彩鲜艳浓丽,艳丽多姿的春日出游景象跃于纸上。研究者普遍认为此画是张萱根据杜甫诗《丽人行》而创作。《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价值不仅在于其高超技巧,更在于它从特定角度显示了唐代的风貌,亦有人赞其“一幅美人图,半部大唐史”。

    《万岁通天帖》

    此作又名《唐摹王氏一门书翰》卷,为王羲之、王献之及其族人墨迹的唐摹本,共七人十帖。因武则天命人摹拓,又成于公元697年(武周万岁通天二年),故又名《万岁通天帖》。此卷最接近王羲之真迹,是迄今流传下来的王氏早期墨迹珍品,从中可看出魏晋南北朝之间书风的传承关系,为研究古代书法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若干展览

    线上线下,不断丰富观展体验

    近年来,辽宁省博物馆的重磅展览相继推出,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元的文化享受。

    2019年10月7日至2020年1月5日,备受瞩目的“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系世界范围内首次以传世书画来呈现唐代的缤纷绚丽。100件国宝展品中有38件国家一级文物,《萧翼赚兰亭图卷》《虢国夫人游春图》《万岁通天帖》等悉数展出,观者甚众,掀起一波“观展热”。

    线上文化活动的热潮也持续升温。2020年4月15日,“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接力海报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13家博物馆直播接力,开启一段恢弘的文化之旅。

    5月18日,“启示——人类抗疫文明史”主题展览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该展在国内多家文博单位巡展,辽宁省博物馆是首站,展出将持续至7月19日。

    作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辽宁省博物馆展示着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的文明成就,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传播着人类的先进文化。岁月中的多少感动化为有形并得以留存,留给我们与后世品鉴回味,那些曾惊艳过光阴的,今日,依然在给我们惊喜,被我们热爱。

    它们是历史,它们在走向未来。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姜虹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

主办:浑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浑南区委宣传部 浑南区联系电话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120003 公安备案号:21011202000218 辽ICP备08100350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浑南区委宣传部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世纪路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