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大爷大妈跳广场舞太扰民了,你们得管一管啊!”今年3月1日,浑南区浑河站东街道格林英郡社区居民赵先生因楼下的广场舞噪音太大,拨打110报警求助。
民警赶到现场劝导,大爷大妈们调低了音量,可当民警离开后,声音又大了。
让赵先生欣慰的是,格林英郡社区的评理说事员孙维军也参与到这次纠纷调解中,他后续又单独多次和这些大爷大妈讲法说理,与司法所联系安排对他们进行精准的法治宣传服务。就这样,广场舞的音乐声小了不少,噪音纠纷被顺利化解。
浑南区司法局面对新形势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围绕“两邻”建设,重点解决百姓身边小事,针对排查和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加强评理说事员综合素质培养,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释放出的新效能让赵先生连连点赞。
今年2月14日,浑南区司法局依托评理说事资源创新探索出“两联动双对接”工作模式——由司法所引领专职人民调解员、专职评理员、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组成评理说事先锋队,与派出所、街道社会治理办对接联动,共同参加矛盾纠纷类警情案件及街道信访案件化解工作,避免次生矛盾发生,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为践行‘两邻’理念,我们抓好评理说事站、点转型提升,‘两联动双对接’工作模式应运而生。”浑南区司法局副局长高飞介绍称。
为使“两联动双对接”工作实现高质高效,浑南区司法局设计了全新的机制运行架构,敲定了推进节点和具体任务,制定了工作推进图和工作流程图。主要工作流程是,司法所通过三种方式收集并化解矛盾纠纷,一是派出所110警情,由派出所通过研判分析将矛盾纠纷类警情推送至司法所,司法所分派给辖区专职评理员开展工作,如遇疑难案件则由司法所带领评理说事团队参与调解;二是街道综治信访案件,司法所带领专职人民调解员、辖区专职评理员、律师,会同街道信访工作人员共同走访信访户,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开展调解;三是专职评理员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对难以调解案件引导当事人走诉讼渠道,将相关情况及时反馈至街道社会治理办。
目前,浑南区10个司法所已完成与属地15家派出所、10个街道综治信访的对接工作,将协同处理派出所矛盾纠纷类警情,参与信访案件入户走访、信访值班,息访调解、开展法治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作为评理说事工作的重点内容。同时,在王滨、祝家、满堂、高坎、李相5个司法所先行先试,设立驻派出所“评理说事点”,由专职评理员到属地派出所轮流值班,保证专人专岗,第一时间协同处理矛盾纠纷类警情。
全新的机制运行架构,改变了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向”。
“在以前,矛盾纠纷线索大多是通过‘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在基层百姓身边发现并自下而上化解;现如今,不少矛盾纠纷线索通过司法所在派出所和街道社会治理办获取并自上而下化解。”高飞评价说,“两联动双对接”就是共同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形成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强大合力,合力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为落实“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冲刺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近日,浑南区司法局五三司法所接到五三街道的信访案件线索后,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和专职评理员会同街道信访部门多次到信访当事人家中走访了解其诉求。
律师负责在法律层面为当事人解释相关政策法规;专职评理员通过“亲情牌”劝解信访当事人,通过双向沟通,上访多年的老案被化解。
数据统计,浑南区通过“两联动双对接”工作模式已成效初显:承接110警情民事纠纷警情案件共计65件,缓解了派出所警情调处压力;全面参与街道信访工作,参与包保案件131件,信访案件7件。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