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新能源汽车和体育休闲四大主导产业,推出高新区产业促进20条,全力支持各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经过30年的发展,沈阳高新区用产业拉开了沈阳城市跨越浑河向南发展的序幕,书写浑河由沈阳城市边界变为城市内河的新篇,绘就出新时代产城融合的美好画卷。
上半年,117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签约,160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开复工。IC装备、新材料、健康医疗等细分产业逐渐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围绕产业链条,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全力保障要素配套,成功落地了恒大新能源汽车、正威沈阳国际稀谷等一批事关未来发展格局的重大产业项目。如今的沈阳高新区,作为沈阳市重点建设的现代化新城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沈阳片区的核心区、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承载区、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主导产业实力不断壮大,科教创新资源日益集聚,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创新创业氛围不断浓厚。
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壮大。
密切关注科技型企业成长,上半年科技创新领域财政支出达2.6亿元,同比增长265.3%;完成东北科技大市场线上平台升级改造,上半年对接科技成果502项,促成技术合同交易18.3亿元。在人才引育上,相继出台《沈阳高新区人才强区若干政策》等文件,建成院士工作站1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个,集聚国家高层次人才500余人。在科技企业培育上,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5家,备案瞪羚独角兽企业14家,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上,一批“国字号”科研平台顺利推进,各类研发机构总数达242家。全力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行政审批“0030”服务模式,建成了集咨询、审批、服务于一体的“浑南会客厅”。
在探索中砥砺前进、在创新中华丽蜕变,沈阳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跨越赶超的“高新”速度。牢牢把握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依靠创新这一“第一推动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沈阳(浑南)科技城”、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对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继续提供住房、户口等居留便利;继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建立健全政策协调联动机制、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实施一批引领型重大项目和5G等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和分享经济持续壮大发展,年底前主要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
优先布局新能源汽车、新材料、IC装备、文化休闲等重大产业项目;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京沈共建共赢的发展格局,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多种合作机制。打造“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充分发挥“管委会+公司”运行优势,提高市场化运营效能;积极引导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等社会资本支持高成长企业发展,支持高成长企业利用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沈阳高新区将坚持创新驱动和高新定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全力以赴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