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16 上午9:31:36 星期一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沈阳首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昨日挂牌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浑南区棋盘山闫家村等三个村获此殊荣

稿源: 沈阳晚报 2021-03-18

    3月17日,浑南区棋盘山闫家村被沈阳市生态环境局授牌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同时被授予此项殊荣的还有于洪区前辛台村和康平县黑山村。

  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韬表示,这次被授牌的是全市首批获得“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的地区。通过“两山”基地的创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途径,并逐步形成由市级“两山”基地向省级、国家级“两山”基地逐级迈进的创建体系,示范引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浑南区闫家村: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

  浑南区闫家村位于棋盘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依托良好的棋盘山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按照以保护促旅游、以旅游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思路,考虑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在承载范围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带动了闫家村生态经济的发展,同时转变了当地居民的思路,起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探索出了“两山”转化的“生态旅游”模式。

  于洪区前辛台村:以蒲河廊道为依托,打造蒲河沿岸特色鲜果小镇

  于洪区前辛台村紧邻蒲河生态廊道,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获得过全国文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前辛台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美丽乡村、生态产业、休闲生活”为发展理念,加快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以蒲河廊道为依托,打造蒲河沿岸特色鲜果小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建立起以蒲河廊道的生态游、以特色农作物的采摘游和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游发展格局,形成了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生态产业链,使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了村民收入水平。前辛台村通过推动生态环境与农业、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塑造特色生态农业、旅游品牌,培育“生态+”融合发展模式,助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农业产业、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探索出“两山”转化的“生态+”模式。

  康平县黑山村:发展特色生态种植,打造生态农业产品品牌

  康平县黑山村位于康平县西南部,村屯四面环山,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十五年前,黑山村经济收入只限于3000余亩耕地和零星的畜禽养殖,人均年收入1500元左右,仅能解决温饱。近年来,黑山村积极探索生态发展之路,依托4000余亩荒山,积极发展林果产业,年人均收入达1.5万元。由于经济条件的提升,黑山村抓基础重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水青山的转变,进一步促进农副产业的发展。黑山村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种植,树立和打造生态农业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振兴和造福农民,实现生态与农业、农村、农民效益的统一,探索出“两山”转化的“生态农业”模式。

  为探索新的“两山”转化实践模式贡献“沈阳经验”

  “两山”基地命名以后如何管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韬表示,首先将建立长效机制,获得命名的地区要按照实施方案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细化分解建设任务和工程项目,巩固和强化创建成果,促进创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时总结工作进展和先进经验。“两山”基地称号施行动态管理,对获得市级“两山”基地称号满3年的地区,适时组织开展“两山”基地建设评估工作。根据评估情况,及时向地方反馈意见建议和整改要求,跟踪整改进展,同时对存在重大问题的地区取消“两山”基地称号。

  经过近几年的“两山”基地创建工作积累,目前国家初步总结出以下多种实践模式,主要包括: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修复、生态工业、生态+等模式。与此同时,沈阳将推动各地区在创建工作中认真做好总结,积极探索新的“两山”转化实践模式,为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贡献“沈阳经验”。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吕佳

主办:浑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浑南区委宣传部 浑南区联系电话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120003 公安备案号:21011202000218 辽ICP备08100350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浑南区委宣传部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世纪路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