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动着创新气息的浑河南岸。
提质升级的棋盘山风景如画。
“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浑南会客厅。
远达国际跨境监管中心智能监管无障碍通关。
东软医疗512层全景多模态CT打破国际市场技术垄断。
时序更替,砥砺前行。两年日日夜夜的轮回,让时光有了纵深,岁月有了层次。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改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方面,为新时代东北地区的振兴把脉定向、擘画蓝图。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两年多来,浑南人民牢记嘱托,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全面践行、一体贯彻全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前行——
环境嬗变,成就最优发展高地。浑南会客厅颠覆固有行政审批大厅运行模式,让企业感受到温暖的“零距离”;在全市率先推出高校毕业生安居办法,为毕业生群体和高端人才提供政府公寓、人才安居用房1593套。
改革创新,形成区域发展强劲动力。自贸区沈阳片区在市级层面成立领导小组,下设17个工作推进组,系统推进重点创新试验;沈阳高新区大力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高发投整合了19家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进行体制调整,赋予辖域内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职能,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棋盘山地区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职能落实不到位等历史问题。
“软”“硬”结合,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强战略前沿领域部署,实施一批引领型重大项目和5G等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年底前落地签约项目、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均达到240个;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和分享经济持续壮大发展,主要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风险挑战加剧,疫情影响下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机遇与挑战正面临着全新的变化。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浑南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区上下明确方向、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把省委、市委具体部署落实到位,切实把总书记各项要求,化为浑南大地的生动实践,全力推动浑南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 夯实强区之基
“以前办理这样的审批要在多个部门、多个窗口排队递件,最快也得一周才能办妥。今早我们9点来,不到1个小时,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就拿到手了。太惊喜了!”8月25日,“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创新服务模式在浑南区启动运行,恒大地产集团辽宁公司副总经理姜涛拿着“一章”颁发的首张许可证发出这样的感慨和赞叹。
当日同时举行了一场别有深意的封章箱仪式,市领导用封印将15个职能部门的25枚审批用章全部封存,浑南区正式迈入“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崭新阶段。曾经,这些审批用章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了负担和障碍,但随着浑南区全面优化审批流程,成立专门了行政审批局,用1个机构、1枚印章统管全部审批事项。
对于区域发展而言,营商环境不是战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事关全局的发展战略问题。作为沈阳乃至辽宁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浑南区锁定企业“办事难”、项目推进慢等“症结”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全面优化审批流程,整合相关事项。
改“坐堂办公”为开门迎客,再升级为上门服务。今年以来,浑南区不断寻求体制上的突破,实现了对企业服务的连续升级。“浑南区15个行政部门的涉企审批事项集中到一起,同时把区里、市里的相关权限集中到一起,使 182 个大项、253 个小项的审批事项高度整合,极大提升了审批效能,解决了企业跑腿的成本。”浑南区营商局局长张果说。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浑南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人员缩减62%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前台受理、后台审批、集中勘验、统一发证”的“浑南会客厅”政务服务模式,全力实现零收费、零门槛、工业项目落地即开工、其他项目土地摘牌后30个工作日内办结施工许可的“0030”工作目标。
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 拓展活区之源
今年7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37项改革试点经验。自贸区沈阳片区的“飞机行业内加工贸易保税货物便捷调拨监管模式”和“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2项改革试点经验成功入选。至此,自贸区沈阳片区国家级制度创新经验累计达4项。
全力探索首创性制度创新经验,助力沈阳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自贸区沈阳片区不断突出试验特色、开放功能,更加突出制度创新和实体经济结合,坚持以制度创新引领产业形态,在制度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完成了省总体方案赋予沈阳片区的115项试验任务,开展了首个保税航油业务、全省首个电子营业执照、首单进口履约保证保险、东北首个QFLP试点、首笔线上保函业务等系列首创性探索……今年1—8月,自贸区沈阳片区全口径税收同比增长19.7%,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35%。
改革创新,是浑南区发展的灵魂。今年以来,浑南区制定了《浑南区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放大高新区、自创区、自贸区等政策叠加优势,有机衔接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切实形成融通各种资源、衔接各个产业、激发各方力量的系统创新体系,推动浑南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深入落实行政区、高新区、自贸区一体化发展机制,重点完善高新区与自贸区运行协同、产业协同、政策协同、环境协同、招商协同等5个方面的协同发展,加速释放“1+1+1>3”效应。
深入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管理模式,浑南区正重点做强做优高发投集团公司,推动公司成为高新区产业发展的招商能手、资本帮手、金融助手、产业推手。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
筑牢兴区之本
今年以来,在很多企业业务收缩的情况下,沈阳民航东北凯亚有限公司仍大规模招兵买马,扩招1500名程序员队伍。疫情期间,东北凯亚在36小时内紧急研发上线了“机场旅客健康申明系统”,上线仅8天便在全国135个机场投入使用。
用智能科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等“软”产业,给经济社会赋能,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浑南区按照《沈阳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要求,实施一批引领型重大项目和5G等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年底前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8个以上、落地5G应用项目5个以上。
重“硬”不轻“软”!浑南区坚定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坚定不移地调整经济结构,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型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新能源汽车和体育休闲等四大主导产业,IC装备、新材料、健康医疗等细分产业逐渐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初见规模。
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今年以来科技创新领域财政支出达2.6亿元,同比增长265.3%。东软医疗512层全景多模态CT获批上市,打破国际市场技术垄断;芯源微涂胶显影机填补国内空白,集成电路制造后道封装环节成功实现进口替代。
创新协同体系日趋完善
出台《沈阳高新区人才强区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建成院士工作站1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个,各类研发机构总数达242家。东北科技大市场对接科技成果502项,促成技术合同交易18.3亿元,占沈阳市的24.8%。
洼地效应正在显现
成功落地恒大新能源汽车、正威沈阳国际稀谷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全力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累计培育双创载体65家,孵化面积180万平方米,集聚各类创新创业团队3700余家。
以强化为民服务为重点 夯实立区之要
浑南的秋天,百花烂漫、百鸟争鸣、水荡流光。在刚刚结束的黄金周中,浑南区各景区景点魅力尽显,在全省黄金周游客数量的统计中,浑南区雄居全省县区旅游的第一名。
近年来,棋盘山景区内基础设施老化、景点缺乏吸引力、服务质量下滑,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和差距逐年拉大。沈阳市委市政府、浑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棋盘山景区整改工作,并把开展好此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任务。今年4月以来,浑南区举全区之力在棋盘山风景区铁腕拆违治乱修复生态、建章立制规范旅游环境、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质量,使景区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何止一座棋盘山!10月8日,充分展示浑南区文化与理念的“中央公园夜市”暨“浑南之夏”文化艺术嘉年华完美落幕。此次嘉年华历时136个日夜,先后举办了70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累计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成为有影响、有特色、有活力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浑南人气、热度正不断攀升。围绕棋盘山、莫子山公园、中央公园推出的一系列市民休闲活动和项目广受好评,莫子山夜光跑道、中央公园梦幻冰场、盛京灯会璀璨亮相,城市书房开门迎客,炫彩童乐园、云中食街现场火爆,九岛湖夏夜演出、浑南之夏文化艺术嘉年华主题活动连续两年亮相央视,为祖国庆生。
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以来,浑南区减免职工养老、失业等保险9.26亿元,向1753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5600余万元,稳定就业岗位8.5万个,全面启动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社区和村部建设,村民“评理说事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强力补短板,瞄准高水平,促进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品质。浑南区正式出台《浑南区公共服务设施及休闲产业建设规划(2020-2025年)》,着力推动教育、医疗、商贸、休闲等惠民性设施在浑南区实现均等普惠、提质扩面,构建“区域级、居住区级、社区级”生活服务系统网络,到2022年初步形成15分钟生活圈,到2025年基本建成服务沈阳的高能级服务中心。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傅淞岩
通讯员于磊、张鹰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