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直播上千万人围观,100万套面膜瞬间抢光,2小时带货2亿多元……2020年,“直播带货”无疑是营销圈的年度热词。
然而,在直播带货销售神话频频上演的商业奇观背后,流量注水、销量造假、退货率居高不下等争议话题层出不穷。
喧嚣声中,直播带货喂饱了谁?又让谁吃了亏?记者深入采访带货主播、主播运营机构、卖货企业等产业链各环节人员,还原直播带货的真实生态圈,揭秘背后乱象。
花钱上直播,赔本赚吆喝
当前,一些企业面对直播带货“风口”,试图抓住机会乘风而上,便或主动或被动地涌进直播带货的红海。然而,一家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假赚吆喝真赔本”成了不少企业的真实遭遇。
一家侧重线上营销的企业曾在某直播平台上与一位知名主播合作,对方要求该企业不断压低价格,最后虽然卖出了8000多单产品,但企业最终却亏损了3万多元。
在直播带货产业链上,企业可能赔本,主播和平台却几乎是稳赚不赔。江西一家主播运营机构负责人何传明说,带货主播的收入主要来自两块——“坑位费”和佣金分成。主播在一场直播中往往会推荐很多产品,一个产品就是一个“坑位”。根据主播本身的体量大小,“坑位费”一般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同时,主播还要按照交易额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提成。佣金分成一般在20%~30%之间。
带货“套路”多,“占坑”变“被坑”
主播运营公司“坑”企业花样迭出——
坑法一:流量造假。一家化妆品公司联合创始人郑显锋说,企业曾相中一位有100万粉丝的网红,点赞、互动等数据也很高。这位主播介绍公司产品时也有七八万个点赞量,但最后成交额只有一两千元。
一位主播运营公司负责人道出其中玄机——行业内确实存在粉丝量、点赞、评论造假行为,还有一些第三方数据公司,专门为主播运营公司或主播个人提供专业的直播间数据包装服务。
坑法二:骗“坑位费”。有的主播运营公司专门瞄准企业骗“坑位费”。这些主播运营公司会招聘一批主播,让每个主播先“培植”几万“假粉丝”,然后以每个“坑位费“三五百元不等的价格招商。
坑法三:先买后退。即便企业与一些主播商定了保底销售额,依然可能被骗。一位拥有20万粉丝的小主播小雅说,有主播雇人刷单买货冲业绩,在赚取“坑位费”和提成后,再操作退货。这种情况在货到付款的情况下更好运作,被雇刷单的人直接拒收即可。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