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敏娜报道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辽宁医务人员用仁心大爱和精诚医术,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在重要版面和重要时段对辽宁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的抗疫事迹进行了报道。通过辽宁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总指挥和队员的讲述,还原了疫情期间队员们义无反顾、全力以赴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过程,展现他们逆向而行、勇于献身、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9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白衣为甲 不胜不归——记辽宁、上海、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报道称,疫情就是命令,医生就是战士,在雷神山医院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医务人员分秒必争。辽宁仅4小时就组建起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医疗队,成员主要来自大连和锦州,涉及全省14个市、140余家医疗单位、1000多人。
报道称,辽宁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医疗队凌晨抵达武汉,天刚亮就开始培训、建立党支部,并且很快就把病区收拾出来。辽宁医疗队负责的首个病区2月12日正式接诊,一周内17个病区全部开始接收病人。
9月16日,新华社播发《合力护航生命之舟——辽宁、上海、广东等医疗队联手决战雷神山》的报道。报道称,2月8日14时,辽宁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任务,组建1000人的医疗队参战武汉雷神山医院。以大连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为主,全省14个市医疗机构全部参与的辽宁医疗队1013人,4个小时即完成集结;从命令发出到全员抵达武汉完成部署接收17个病区,仅用不到24小时。
报道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陈彦竹接到任务时,丈夫丛庆伟正奋战在发热门诊,她没有犹豫,把女儿交给父母就出发了。临行前,她来到发热门诊外,隔着玻璃窗和丈夫挥了挥手。她说,尽管当时有万般不舍,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党员,一定要冲上去。随着雷神山医院各病区逐个开放,“隔离区”和“非隔离区”、病区与医院行政中心信息互通不畅的问题暴露出来。已退休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延宗教授立即带着“医疗音视频实时互联系统”昼夜兼程赶到武汉,加班加点为雷神山医院安装实时互联系统,使医院实现了多点、多地“无接触、无障碍、不间断”交流。
雷神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辽宁医疗队最早一批前来支援。9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发了《辽宁上海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同时间赛跑 与病魔较量》,报道以大量生动画面呈现了辽宁医疗队员不辞辛劳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感人场景。报道指出,疫情紧急,不容丝毫耽搁,必须在24小时之内形成接诊能力。从接收第一个病区开始,辽宁医疗队中无论是领队、主任、护士长还是普通队员,既当搬运工、安装工,又当清洁工、保洁员,昼夜奋战。困了,就坐在凳子上打个盹,饿了,就蹲在仓库外吃一口,力求以最短时间开展救治。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辽宁医务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不放弃每一个可能,尽全力挽救每一名患者,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