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中风险地区宏达家园小区附近,街道没有了往日里的喧闹,宁静的马路上经常可以看见身着防护服的“大白”在小区门口和管控边界穿梭。
这里有支由12人组成的志愿者小分队,他们是于洪区青年志愿者团队的主力军,为社区隔离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保障。
主动报名:“这是一名沈阳人应该为家乡做的事情”
清晨,崔晓光定好的闹钟准时响起,新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即将开启。“每天我们都要第一时间去社区领取防护服,8点前需要穿戴好正式上岗。”在成为于洪区青年志愿者之前,崔晓光和其他12名同事是舍味思餐饮公司的职员。每年的这段时间是他们难得的休假时间,今年,他们选择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2020年12月31日,于洪团区委发出青年志愿者招募令,我们公司很多人都报了名。”崔晓光告诉记者,其实这个青年志愿者团队不算年轻,大家的平均年龄都超过30岁,最小的成员也已经27岁。“我们都已经成家,有小孩,所以大家更想守护好我们的大家,义无反顾地就过来了。”因为宏达家园小区处于封闭管理状态,他们的选择遭到了家人的反对。“我的孩子只有两岁,家里觉得我在外面东奔西走,对孩子健康不好。我反复劝说他们,毕竟我不去别人也要去,这是一名沈阳人应该为家乡做的事情。”27岁的白华威这样告诉记者。
随时派送:“近760户的物资都由我们‘送上门’”
刚刚上岗后不久,手机里的微信群就响个不停。“我们有志愿者群,物业的负责人也在里面,他负责传达物资的派送通知。比如我们要到哪个门取货,送到几号楼。”崔晓光说,只要有派送信息,他们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
为了节省派送时间,公司专门安排了一辆面包车,每天往返于外围隔离区和指定放置点。“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从早8点到晚8点,两班倒,每天大概要往返40至50趟,每趟争取在5分钟内把物资送到业主的手中。”崔晓光告诉记者,他们团队12名志愿者负责宏达家园小区和朝鲜族一中家属楼近760户居民的物资派送任务。
重任在肩:“穿上这身衣服就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两天沈阳的气温急剧下降,让一直在室外忙活的志愿者们有些吃不消。“感觉冻手冻脚的,一会儿防护眼镜上面就全是霜。”因为在室外没有卫生间,志愿者们不敢喝水,实在冻得挺不住了,就去公司安排的车里休息一会儿。
由于宏达家园属于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每次志愿者们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们上门送物资的时候,都要爬楼梯。“防护服不透气,基本送一次物资,后背就全是汗水。室外的天气又很冷,冷热交替身体挺难受的。”但是这些志愿者明白,只要穿上了这身衣服就要坚守。“这是我第一次穿上防护服。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医护人员在抗疫过程中的艰辛,虽然我们比不了他们,但穿上这身衣服,穿戴时间长、行动不便、不透气,这些切身体会的瞬间让我更能感受到他们的伟大,也让我觉得自己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崔晓光动容地说道。每天居民们的一声问候和感谢,让这些青年志愿者们更有干劲儿。“这几天我回到家都会消毒,然后自己去一间屋子独自待着。我已经好几天没抱抱儿子了,心里多少有点儿不是滋味,但看到居民真的需要我们,我觉得自己的坚持是有意义的。”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方月宁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