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16 上午9:31:36 星期一
新规来了,明确对地铁陋习说“不”
稿源: 沈阳日报 2020-04-02

    逃票、推销、踩踏座位、外放手机……诸如此类的地铁陋习令人反感。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4月1日起实施,明确禁止以上行为,倡导乘客遵守行为规范。这一《办法》,对推动治理地铁陋习,将起到推动作用。

    《办法》从客运组织、客运服务、乘客行为规范、服务监督与提升等方面制定了管理细则,将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规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其中,有关规范乘客行为的内容引发广泛关注。

    这些禁止地铁陋习的规定颇受好评。上海市民陈女士说:“平常坐地铁最怕被推销人员打扰,有时候即使你拒绝,他们还是缠着你问能不能加微信。”多位网友表示,希望禁止手机外放等规定能够在公交车、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全面推广。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新规虽然明确了乘客行为规范的内容,但是并没有提到具体的惩罚措施。

    对此,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认为,新规属于部门规章,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乘客应该予以遵守。如果乘客从事该《办法》所禁止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或运营秩序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赵占领说:“该《办法》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按照规定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乘车规范。若乘客拒不遵守乘车规范,运营单位有权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应报有关部门依法处理。乘客有的行为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依法处理;有的行为则违反地方规定,可按照信用惩戒机制处理。”

    业内人士指出,新规实施主要是给地方管理部门一些制度性的规范和参考,将原来不属于地方法规内容的规定纳入管理范围,优化地方法规对乘客、地铁运营方等的约束。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在地铁等密闭的公共空间中,举止文明规范显得更加重要。文明的养成除了自律,也需要制度的约束。

    赵占领指出,交通运输部的新规实施后,各地后续还需要出台针对本地实际情况的具体规定,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将是关键,可以将一些轻度的乘客违规行为纳入诚信管理制度中,对失信行为给予信用惩戒。(据新华社上海4月1日电)

    七类地铁陋习被约束

    《办法》明确乘客不得有七类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的行为,包括:

    ▶在车站或者列车内涂写、刻画,或者私自张贴、悬挂物品。

    ▶携带动物(导盲犬、军警犬除外)进站乘车,携带有严重异味、刺激性气味

    的物品进站乘车。

    ▶推销产品或从事营销活动,乞讨、卖艺及歌舞表演,大声喧哗、吵闹,使用

    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

    ▶骑行平衡车、电动车(不包括残疾人助力车)、自行车,使用滑板、溜冰鞋;

    ▶在列车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

    ▶随地吐痰、便溺、乱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躺卧或踩踏座席。

    ▶在车站和列车内滋扰乘客的其他行为。

    《办法》还禁止了乘客拦截列车、损坏车辆、在车站或列车内吸烟等危害轨交运营安全的行为。

编辑: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

主办:浑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浑南区委宣传部 浑南区联系电话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网站访问量:8414006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120003 公安备案号:21011202000218 辽ICP备08100350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浑南区委宣传部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世纪路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