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14日、15日和16日,短短4日内,已有陕西西安、山东泗水、山东济南、河南郑州、湖北武汉、福建泉州、福建厦门、甘肃兰州等9地通报,在冷链环境中检出新冠病毒阳性。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近日表示,境外货物应该都做到批批检测。
吴尊友表示,新的研究发现,原本以为只有冷链运输环节作为新冠病毒载体,实际上进入冬季以后,很多货物运输也产生了类似于冷链运输的环节。所以,除了冷链以外,其他涉及国外的货物也要加强检测。
他介绍,首先,冬季所有的境外输入,包括物品的环境、物品外包装、物品本身进行检测,要做到批批检,增加抽样比例;
第二,要对传送、运输国际物品的载体,包括集装箱进行环境采样;
第三,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核酸检测,以便疫情还在萌芽阶段就予以扑灭;
第四,在管理方面,要加强行业监督管理,使得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此外还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防控意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建议,外防输入,防人也应防物。国务院相关部门已经制定办法管控海关进口冷冻货物消杀机制。由于国外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激增,除了进口海鲜食品之外,一些国外高风险地区空运的快递包裹、信函等外包装如果携带新冠病毒很难发现,大面积消杀也难实施。因此张伯礼呼吁,公众对来自国外高风险地区的快递包裹信函也要做到全面消杀,查收快递时戴好口罩、手套,若是不急需,也可以打开放置在阳台通风地方过几天再处理,防患于未然。
据《天津日报》、《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