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清晨7点半,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小学部校门前,一队少先队员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手持写有“轻声慢步”的指示牌,列队迎候新同学到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实行分批、错峰开学。29日首批开学的学生涉及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学段的六个年级,当日返校学生共约59万人。
同一天,太原市第十二中学高二年级800余名学生陆续回到校园,迎来疫情下的特殊开学季。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中国进入常态化,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将于9月1日左右开学,与往年秋季开学时间基本一致。不同的是,今年的开学季与疫情防控紧密结合,安全开展教学相关活动成为社会的重要关注点。
教育部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秋季学期具备了全面开学的条件,各地要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分期、分批、错时、错峰开学。数据显示,今年春季学期结束前,中国共有2.02亿学生返校复课,而且实现了校园零感染。
“因为爱你,保持一米。”这是太原市杏花岭区外国语小学在春季学期复课时,孩子们用废弃物品制作的“一米翅膀”上的标语。背着“翅膀”的小学生一度登上热搜,得到国内外成千上万网友的点赞。“新学期开学后,我们将继续使用‘一米翅膀’,让孩子们在实际交往中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安全和健康意识。”太原市杏花岭区外国语小学校长赵改玲说。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开学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许多学校关注的重点。
太原市杏花岭区外国语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上,学校建议家长要转变与孩子交流的话语方式,如“今天学校有什么好的事情发生?”“你在学校表现怎么样?”“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帮助的?”等正面引导,帮助孩子形成具有正能量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太原市第十二中学设置心理健康必修课,配备了4名专职心理教师,并鼓励班主任进行心理学再培训。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专职研究员杨玉春表示,相关部门应创新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动员卫生系统、社会组织、校医、心理教师等,打造一支专业的大健康工作团队,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把握能力。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