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高峰期,良好的肺康复训练会减少疾病发病率。肺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建立生理性的呼吸模式,改善呼吸功能及活动能力,提高整体生存质量,减少经济消耗,尽可能的恢复最佳功能状态。呼吸系统疾病可防可治,合理的康复管理至关重要。通常,专业的肺康复团队是由专业医师、护士、技师及呼吸治疗师等组成,但疫情期间减少出门,下面将向大家介绍如何在家进行肺康复训练。
一、肺康复训练适应症与禁忌症
1.哪些患者适合做肺康复
慢性肺疾病:主要指慢阻肺导致。
非慢性肺疾病:哮喘、胸壁疾病、囊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肺癌、围手术期患者。
2.禁忌症:COPD急性加重期、近期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进展期的关节炎使活动受限、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老年痴呆症、血氧饱和度<90%。
二、 肺康复训练包括以下几方面:呼吸训练、排痰训练、运动疗法、传统中医治疗等。
其中呼吸肌训练及排痰训练,较容易学习,在家无需设备也可以完成,下面给大家讲解具体步骤。
(一)呼吸肌训练
1.放松体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常因气促、气急而产生焦虑和恐惧,使呼吸肌群处于紧张状态,组织耗氧量增加,更加加重缺氧,产生恶性循环。放松训练一方面可阻断这一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可建立有效的呼吸模式,具体方法:
(1)前倾依靠位坐于桌前或床前,头向前靠,置于前面的被子或枕垫上,双手置于被子内或枕垫下,放松坐10〜20min。
(2)椅后依靠位坐于有扶手的椅子上,头稍后靠于椅背,完全放松坐5〜15mino
(3)依靠站立上身俯前以固定物做依靠;背靠墙壁,上身微微向前,双手可置于身后下拉,并使身体稍前倾。
2.腹式呼吸:通过增大横膈的活动范围来增加通气。吸气时,腹肌松弛,保证最大吸气量。呼气时,腹肌收缩,腹腔内压增加,增加呼气潮气量。
3.控制性深呼吸法:先闭嘴用鼻深吸气,吸气时膈肌尽量下移,吸至不能再吸时稍屏息2〜3 s,逐渐延长至5〜10 s,然后用口缓慢呼气,频率为8〜10 次/min,持续3~5min,每日练习数次。
4.缩唇呼气:经鼻吸气,呼气时嘴唇缩紧,呈吹口哨样,在4〜6s内将气体缓慢呼出。口唇缩小自行调整。
5.辅助呼吸训练:
(1)双手置上腹部法:呼吸时双手置于上腹部,吸气时腹部缓缓隆起,双手加压作对抗练习。
(2)负荷膈肌呼吸训练:卧位,在腹部放置一重物进行抗阻训练。
(3)抬臀呼气法:仰卧位,两足置于床架上,呼气时抬高臀部,吸气时还原。
(二)排痰训练:排痰训练包括体位引流、胸部叩击和震颤排痰、气道廓清技术等,目的在于充分引流呼吸道分泌物,促使气道通畅。
1.体位引流:①倾斜俯卧位,头低45°,引流两肺下叶和后底区;②倾斜左右侧卧位,头低45°,引流左右肺下叶外底区;③倾斜仰卧位,头低45°,引流两肺下叶前底区;④倾斜左右侧卧位,头低30°,引流右肺中叶和左肺上叶的舌叶;⑤半卧位,向后靠可引流两肺上叶前区,向前倾可引流两肺上叶肺尖及后区o体位摆放以耐受为度。引流频率视分泌物多少而定,少则上、下午各1次,多则每天3〜4次,餐前为宜,每次一个部位,时间5~10min,如有数个部位,则总时间不超过30~45min,以免疲劳。
2.胸部叩击、震颤:治疗者手指并拢,掌心呈空杯状,运用腕动力量在引流部位胸壁上双手轮流叩击拍打30~45s,患者可自由呼吸。叩击拍打后手按住胸壁部加压,治疗者整个上肢用力,此时嘱患者做深呼吸,在深呼气时作颤磨震动,以松动支气管内分泌物,使之脱落并移至较大支气管而易排出,连续作3~5次,再作叩击,如此重复2〜3次,再嘱患者咳嗽以排痰。
3.咳嗽训练:深吸气以达到必要的吸气容量,短暂屏住呼吸,关闭声门以进一步增加气道压力,增加腹腔内压力进一步增加胸内压,声门突然打开,形成高速气流,促使分泌物移动,随着咳嗽排出体外。
小结:以上就是给大家整理的肺康复具体步骤。肺康复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慢阻肺患者有很多好处,它可以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减轻呼吸困难、提高相关的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提高生存率。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以在家进行肺康复训练,既避免公共场所聚集,又可以改善肺功能。当然,同时需要配合规律用药、及时调整用药等治疗,如若有病情进展或不缓解,请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要因新冠肺炎的恐慌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简介:
申姝,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辽宁省急诊专科医联体委员,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擅长(1)各种呼吸危重病的诊治,如:重症肺炎、重症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等。(2)喘息性/呼吸困难性疾病的诊治,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肺纤维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3)终末期肺病患者的救治及呼吸支持技术的应用。(4)肺移植术前及术后治疗。(5)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肺部感染的诊治。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