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伴随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趋势减缓,对于威胁儿童健康的传染病的防控,仍然不可放松。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冬春季多发。在疫苗前时代,麻疹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国过去民间一直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使用疫苗特别是开展计划免疫后,全球及我国麻疹发病率急剧下降,麻疹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但是,由于人口流动增加、部分小儿因接种禁忌(如过敏体质)、疫苗事件影响未能接种麻疹疫苗、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年降低、就诊过程中交叉感染等原因,导致近年麻疹疫情有所上升。
麻疹有哪些表现呢?
典型的麻疹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可伴有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因此常被误认为感冒。还有一部分人会出现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90%以上病人,口腔颊粘膜处出现白色小点,医学上称麻疹粘膜斑,这种小白点在病程的2-3天出现,并逐渐增多,互相融合,一般2-3天内就会消失,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自上而下24小时波及躯干和四肢,最后累及手掌与足底。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2~3周消退。疹退同时体温也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脑炎,其中以肺炎常见。并发症是引起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怎样预防麻疹?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儿童在8月龄、18~24月龄各接种1剂含麻疹成分疫苗。未感染过麻疹、且既往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的人群,推荐接种1剂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发现麻疹疫情后,患者周围密切接触者应按照卫生防疫人员的建议,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对麻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急注射麻疹苗越早越好,尽量在暴露后2天内接种,儿童能查到明确2剂次免疫史的可以不接种。
由于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能力弱,不耐热,56℃30分钟即可灭活。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至少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因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外出归来要立即洗手。
2.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3.如果出现发热、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诊治。去医院就诊时应戴上口罩。
4.根据医嘱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或休息,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无免疫力的人群。
得了麻疹应该怎样护理?
轻症麻疹病人应单间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直至体温正常或至少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的应隔离至出疹后10天。护理上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温湿度适宜:一般室温18-22度,湿度50-60%,避免强光直射眼睛;注意眼、鼻、口腔保持清洁,每日用淡盐水漱口,多饮水,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可以是流食、半流食,多喝些米汤、水果汁,少食多餐。高热者可用小剂量退热药或头部温毛巾湿敷,切忌酒精擦浴及冰袋降温,避免急骤退热。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补充高剂量的维生素,每日一次口服,连服两剂,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疾病的恢复。
对于隔离的患者的观察:
因为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果出疹期疹色暗紫、持续高热、咳嗽加剧、鼻翼扇动、喘憋、发绀(可能并发肺炎)频繁咳嗽、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症(可能并发喉炎)面色苍白、心慌气短、乏力多汗(可能并发心肌炎);嗜睡、烦躁、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惊厥、昏迷(这些为脑炎的表现),必须立即就诊,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专家简介:
李彤,沈阳市妇婴医院,主任医师。沈阳医学院受聘教授,沈阳市健康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入选沈阳市健康教育知名专家库。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三十年。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急救、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治。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