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的重要事实
●作为一种病毒性肝病,可造成轻度或严重疾患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食用了感染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而引起
●该疾病与环境卫生条件差和不洗手这样的个人卫生习惯有紧密联系
一、甲肝病毒有哪些理化特性?
甲肝病毒(HAV)是微小RNA病毒科的一员,最近归入嗜肝RNA病毒属,HAV是该属仅有的一个种。它在室温下可生存一周,在贝壳类动物、海水、泥土中能生存30天,100°C条件下1-5分钟灭活。
二、谁是甲肝的传染源?
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后者数量远较前者多。
与我们熟知的乙肝不同,甲型肝炎是急性发病,无病毒携带状态。
三、甲肝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甲肝经消化道传播。
水源或食物严重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上海1988年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由污染毛蚶所致。
日常生活接触多为散发性发病,输血后甲型肝炎极为罕见。
居住拥挤、卫生条件低下的人群容易发病。
四、哪些人群是甲肝的易感人群?
甲肝病毒主要通过食物、饮水、鱼虾贝类等水产品传播,在没有血清HAV抗体的人(未注射甲肝疫苗者)普遍易感。
五、为什么会有散发的甲肝疫情?
根据历年疫情报告数据,每3-5年甲肝疫情出现一个流行的小高峰。据辽宁省疾控中心介绍,甲肝高发月份集中在春节前后购买海鲜集中时期和夏季海鲜烧烤时期。2020年初,辽宁甲肝疫情集中在一些沿海县区,这与这些地区居民吃海鲜的频度和烹饪方式有关。
六、甲肝有潜伏期吗?
甲型肝炎潜伏期为2-6周,平均4周。潜伏期后期及黄疸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黄疸出现后2周粪便传染性明显减弱。
七、甲肝通常有哪些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时,多有畏寒发热,体温38°C左右,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不适或轻泻,少数病例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偶见荨麻疹,继之尿色加深。这时期症状要注意与"感冒"和"急性胃肠炎"鉴别。之后,"热退黄疸现,症状有所减"可见皮肤、巩膜发黄,肝区隐痛,尿色进一步加深等。
八、甲肝如何确诊?
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常规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血清学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应参考当地甲型肝炎流行疫情,病前有无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及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
临床特点方面,如出现皮肤巩膜等黏膜黄染其诊断不难。早期表现类似"感冒"或"急性胃肠炎",如尿色变为深黄色是疑及本病的重要线索。可将本病早期特征总结为:"热退黄疸现,症状有所减"。
此外,急性无黄疸型及亚临床型病例不易早期发现,诊断主要依赖肝功能检查。需凭特异性血清学检查方能作出病因学诊断。
九、哪些措施可预防甲肝?
1、管理传染源:
早期发现传染源并予以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算起共3周。病人隔离后对其居住活动频繁地区尽早进行终末消毒。
托幼儿机构发现甲型肝炎后,除病儿隔离治疗外,应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45日。
2、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个人和集体卫生水平。
养成餐前便后洗手习惯。
共用餐具应消毒,实行分餐制。
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防止病从口入,不喝生水、不生吃食物、鱼虾贝类等水产品煮熟煮透后食用,食物至少煮开十分钟后再食用。正确使用卫生厕所。可大大降低感染甲肝的风险。
3、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甲肝疫苗可以预防甲肝,国家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甲肝疫苗。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