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免疫功能弱,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害。较长时间的居家生活极大影响本就脆弱的老年群体身心健康。合理膳食是维护老年人免疫功能的有效手段,然而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咀嚼和消化功能下降,同时多患有慢性疾病,对膳食营养有更多且特殊的需求。因此,针对老年人群提出以下营养健康指导建议。
1拓展食物供应丰富食物来源
在严格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积极疏通、拓展食物供应渠道,丰富食物来源。在目前米/面、蛋类和肉类食物供给得到较好保障的基础上,努力增加鲜活水产品、奶类、大豆类、新鲜蔬菜水果、粗杂粮和薯类的供应。
2坚持食物多样保持均衡膳食
力争每天食用的食物种类在12种以上,每周在25种以上。多吃新鲜蔬果,每天至少300克蔬菜,200克水果,且深色蔬菜占到一半以上。增加水产品的摄入,做到每周至少食用3次水产品,每周摄入5-7个鸡蛋,平均每天摄入的鱼、禽、蛋、瘦肉总量达120-200克。增加食用奶和大豆类食物,每天摄入300克液体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乳糖不耐受者可选酸奶或低乳糖奶产品,避免空腹喝奶,少量多饮,或与其他谷物搭配同食;大豆制品每天达到25克;适量吃坚果。
3保持清淡饮食主动足量饮水
多采用蒸、煮、炖的方式烹调。少吃或不吃烟熏、腌制、油炸类食品。少盐控油,每人每天烹调用油不超过30克,食盐不超过5克。保证每天7-8杯水(1500-1700毫升),不推荐饮酒。
4保持健康体重重视慢病管理
争取做到每周称一次体重,避免长时间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一次。尽可能利用家中条件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宜的身体活动;鼓励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进行阳光下的户外活动,每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150分钟以上。每三个月监测一次血糖、血脂、血压等慢病危险因素,提高慢病自我管理能力。
5提倡分餐饮食鼓励智慧选择
提倡分餐制,多使用公筷、公勺。学会阅读食品标签,选择安全、营养的食品。
延伸阅读▶▶
老年人新冠肺炎防护注意事项
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中也是老年人居多。
那么,老年人在新冠肺炎防护中应该注意什么呢?一起来看——
一、在家时
1.科学防控。尽量不出门,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体温,正常体温不超过37.3度。切勿擅自预防性服药。通过官方媒体了解权威信息,不轻信、传播非官方渠道的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保持良好的情绪,如果负面情绪得不到改善,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2.开窗通风。定时开窗通风能减少可能存在的病毒量。老年人在开窗通风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3.及时洗手。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搬动物品、打扫卫生后都要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正确洗手。
4.正确消毒。老年人呼吸道比较脆弱敏感,应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产品。优先使用浓度75%的酒精棉片擦拭,也可使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等清洁家具、地面。熏醋不仅达不到消毒效果,还可能引发呼吸道不适,不建议老年人尝试。
5.适当锻炼。适当锻炼身体,不要做激烈运动。适合老年人的锻炼方法有广播操、太极拳等。每次锻炼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每周4~5次,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二、外出时
1.正常外出时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不建议老年人使用N95、KN95等防护口罩,因其密闭性太强,呼吸阻力较大,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不推荐使用棉布口罩、海绵口罩。
2.尽量少接触公共场所物品。
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3.见到熟人,减少近距离接触,尽量相距1米以上打招呼。
三、慢性病防护
1.规律服药,不轻易自行换药或停药,注意有无用药不足或过量表现及药物不良反应,身体不适要及时告知家人或养老机构工作人员。
2.有条件的可通过测血压、血糖、呼吸状况、体重等方式观察慢性病老人的身体状况。
3.常用药物可通过委托取药、代购等方式解决。
四、身体不适时
1.一般疾病。慢性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规康复等,可采取上门诊视或远程问诊等方式保守治疗,不建议外出就医。
2.外出就医。先了解就诊医院情况和就诊流程,做好预约,尽可能减少在医院的逗留时间。尽量选择离家近、能满足需求且人比较少的医院。只做必需的、急需的检查和治疗。
老年人一旦出现慢性病急性加重或突发急病,应当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就医。
3.出现感冒症状。出现感冒症状且无加重、没有流行病学史的老年人,可按一般感冒治疗,暂不外出就医。出现急性发热,如确无流行病学史,可先自我隔离观察,按一般感冒发热治疗,同时咨询相关医疗机构,必要时及时就医。
4.出现新冠肺炎可疑症状。老年人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咽痛等可疑症状时,不排除有流行病学史的,应当立即隔离观察并及时送医疗机构排查。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供稿)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