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相街道抗击疫情各条战线上,
到处都有向困难岗位集结的逆行者,
其中不乏在旁人看来羽翼未满的年轻人,
他们勇于挑战困难、争做同龄人先锋,
工作业绩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
用“秒回”做标准的宋晓宇
宋晓宇,95后大学生公益性服务岗位人员,入党积极分子,负责街道文电、综合工作,由于工作积极主动、一丝不苟,成为街道政务综合岗位上不可替代的角色。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时,宋晓宇正以新婚媳妇的身份在黑龙江婆家过年,凭借综合岗位干部的敏锐嗅觉,大年初一便主动驱车800多公里回沈,马上到岗工作。抗疫期间文件量陡增,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甚至是午夜凌晨,她都确保各类通知、文件第一时间中转传达,确保了街道迅速反应,上下联动,及时准确地执行防控指令,高度的责任心让“办件秒回”成为了她自己的工作标准。
视付出为荣誉的杨玲龙
杨玲龙,1999年出生,李相街道三家寨村人,是渤海大学大三学生,因在学校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又担任班级学生干部,现在已经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了。原本可以在家好好享受假期的杨玲龙,得知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主动征求父母同意,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他每天帮村里粘贴宣传公告、参与卡点排查,只要需要他就冲在前面。大口罩后面,谁也看不出他只是刚满20岁的孩子。有人问他为啥这么做,他说:“我是预备党员,大事面前要有所作为,多为村里做些事,觉得光荣!”
还有孙家寨复原战士入党积极分子裴忠胜、
纪委公益岗位人员王汉淋等等,
无论在社区还是在农村,
都有这样的孩子,义务担任志愿者,
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这些平日里父母认为啥都不会,
根本长不大的孩子,
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向人宣告:
“请放心,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