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沈阳市对口合作办公室统计,截至10月30日,京沈对口合作项目共计266个,实际完成投资172亿元,北京已经成为沈阳引进国内资金最多的地区。
“给你几条到沈阳投资的理由……”11月5日,从北京搭乘高铁前往沈阳的路上,京创数字时代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傅科军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篇关于沈阳的文章,而他此次的沈阳之行,也是带着想要拓展业务的需求而来,希望在沈阳高新区能够充分发挥京东平台优势,将发展“数字经济”由理念转变为现实。经过一整天的考察,傅科军表示:“信心又翻了一倍。”
如今,和傅科军一样看好沈阳的北京企业家越来越多,他们作为深化京沈对口合作的重要使者,促成了一批又一批的重点领域合作项目,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产业合作对接平台,推动了京沈对口合作迈向纵深阶段。
京沈对口合作以来,京东来了,联东来了,中关村信息谷也来了。
搭乘“对口合作”的顺风车,2017年,国信优易数据有限公司(简称“国信优易”)从北京来沈开展业务布局。国信优易沈阳运营业务负责人周韫奇告诉记者,看准沈阳近些年在建设智能物联网方面的发展契机,企业将利用各项资源为沈阳建立地区大数据生态系统赋能。
机遇,是京沈两座城市开展对口交流求得共识的基础。对口合作以来,沈阳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通过强化市场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共进、合作共赢。在京沈合作项目库中,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及软件服务、现代物流、大数据、电子商务领域项目占40%,有力推动了沈阳经济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
三年来,依托北京强大科技资源优势,沈阳市积极建立京沈两市协同创新工作机制,推进京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科技研发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借鉴中关村模式,建立“1+4”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活跃创新创业。北京优客工场、车库咖啡等14家北京知名创业平台纷纷落户沈阳,中关村国内“双创”服务行业领军企业——黑马学院也扎根沈阳。东网科技又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和北京航天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工业大数据研究院东北分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果转化中心(辽宁)落户沈阳国际软件园。
沈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京沈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合作方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东北大学2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技术攻关。2018年,沈阳输出到北京的技术合同登记数量725项,同比增长62%,技术合同成交额34.1亿元,同比增长8%。
诚挚合作共谋发展,产业提升加快转型。随着中科北方SC35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示范基地、奥悦冰雪及水上体育公园项目加紧建设,以及长久物流东北多式联运基地项目的主体完工和国美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的竣工,全市京沈对口合作项目建设已经形成如火如荼之势,在对标北京进程中,沈阳正在形成一股推动振兴的强大动力。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在11月5日召开的沈阳市对口交流座谈会上,沈阳市提出,下一步将努力把京沈对口合作做深、做细、做实,努力打造一批合作样板。其中,在聚焦重点产业合作方面积极引进先进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电商平台、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资源,积极推进落实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加强两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研发合作,推动两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合作开发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与北京科技成果评估机构合作,推动沈阳专业化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发展。与此同时,深入学习北京“放管服”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创业等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经验、做法和政策,促进全市重点领域管理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借鉴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助推沈阳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