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16 上午9:31:36 星期一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稿源: 浑南区政府网 2021-12-10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7日在沈阳市浑南区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沈阳市浑南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任立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浑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及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极不寻常,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主动进取、砥砺担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完美收官,取得了“十四五”精彩开局,翻开了浑南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这四年,我们聚焦发展,浑南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经济体量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8亿元,投资规模提升9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总量扩大42.5%,进入全省区县三甲;新增常住人口30余万,总规模接近80万,增长速率和幅度均居全市前列;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0余个,总投资达2500亿元,华为、正威等一批名企纷至沓来。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牵动作用明显增强。

——这四年,我们勇于突破,浑南的竞争优势日益凸显。“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首创“浑南会客厅”涉企服务模式,1420项行政许可审批时限压缩80%,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全市第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成果丰硕,17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全部完成。自贸区沈阳片区正式揭牌,全口径税收、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分别是成立前的4.1、10.9和3.4倍,5项创新经验全国推广、55项全省推广。

——这四年,我们致力创新,浑南的内生动力持续释放。沈阳国家材料科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即将投入使用,新增各类研发机构近100家,达到2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是四年前的6.6倍,达到158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了两番,总数突破1100家。2家企业实现上市,4家企业通过上市审批,上市企业数量超过10家,接近全市半数。火炬统计企业R&D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5.68%,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跃升8位。

——这四年,我们综合治理,浑南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违建别墅清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劣Ⅴ类水体全面清除,大气优良天数由249天增加至286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积极构建“大棋盘山”生态发展格局,高分通过国家4A级景区复核验收,“七彩谷”绚丽亮相,棋盘山重现青山碧水的盎然生机。

——这四年,我们精心建管,浑南的城乡面貌展露新颜。实施城市更新3253公顷,开展各类市政工程834项,新增、改造绿地861万平方米,新建、维护城乡道路735.7公里。防水排涝二期、断头路网连通、宜居乡村建设等工程相继实施,沿河区域内涝问题彻底根治,新旧城区联通更为顺畅,127个整洁村、23个美丽示范村全面建成。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历次评审,连续四年荣获省级文明城区标兵称号。

——这四年,我们坚守初心,浑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城市书房引领文化休闲时尚,“浑南之夏”点亮沈城夜空。7所学校投入使用、15所新校启动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从学前到高中均衡布局。医大一院浑南院区、东北国际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投入使用。连续打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多场硬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新增就业5.5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4%和44.2%。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21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极其繁重的一年。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落实落细“十四五”规划作为第一工作目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推动浑南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优化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营商环境再度升级。优化营商环境“4+1”系列文件2021版发布实施,“痛快办”改革全面推行,280个事项实现“先批后审”“以管代审”,34个民生高频事项下放社区,涉企审批全部 “容缺受理”,39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持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累计减税降费54.5亿元。“万人进万企”“营商环境下午茶”等主题活动扎实开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259个。制度创新成果丰硕。行政区、高新区、自贸区、棋盘山开发区议事协调机制更为顺畅,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编制实施自贸区制度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创新研究院组建完成,国有企业“三级跳”发展新模式作为辽宁省唯一代表入选全国 “最佳实践案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启动运行,自贸区人民法庭、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正式成立。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深入推进,高发投、自贸投、旅游集团市场化运营水平不断提高。国资国企“5+N”管理运营体系更加完善,“僵尸企业”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部得到妥善处置。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资金网上审批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资源配置更加高效。150个征收项目提前完成,整理土地1.5万余亩,盘活闲置楼宇、厂房24万平方米。升级线上人力资源市场,对接企业用工需求4000余项。科技金融充分融合,盛京基金小镇资金管理规模突破300亿元、私募产品达到150支。建立政银企风险共担机制,形成总规模4500万元风险资金池,园区集合贷等一批金融创新产品为中小企业授信5亿元。

(二)坚持以创新驱动为牵引,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重大创新平台加速集聚。沈阳浑南科技城规划建设进展顺利,方案全球征集活动圆满落幕,设计成果正式出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速建设,国家真空仪器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项新建科技设施如期推进。产业技术能力持续提升。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8家,占全省14%。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解决“半导体设备前端模块研发应用”“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等技术问题27项、“卡脖子”问题10项,33家民营企业入选全市科技创新百强。数字经济欣欣向荣。“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扎实推进,53户企业顺利“上云”,14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完成改造,1570个5G基站建成开通,沈阳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腾讯云启基地等50个数字经济项目落地建设,东北首家“5G+MEC”联合创新实验室建成运营。创新生态日臻完善。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33家、高新技术企业314家、雏鹰企业105家、瞪羚和种子独角兽企业10家,科技型企业增长率达到36%、总数达到3178家,梯次培育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合同成交登记1138项、增长27%,成交额占全市五分之一。“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达到1129人、增长13.7%。举办“盛菁汇”等各类双创活动457场,16个项目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斩获殊荣。

(三)坚持以扩大内需为基点,开放合作高地效应凸显

招商引资取得佳绩。搭建招商数智云平台,建立产业链精准招商图谱,储备亿元以上项目719个,国家能源零碳示范区等240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签约,辽宁新材料科技产业园、辽宁供应链管理中心等24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60.5亿元。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华润万象汇、龙湖天街等高层次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时光里酒吧街精彩亮相,中央公园夜市接待市民超过400万人次,“浑南为你加油”“跨境全球购浑南”等主题惠民活动拉动消费近3亿元,新市府商圈初具规模,棋盘山特色文旅商业带逐步形成,奥体商圈提档升级迸发全新活力。开放水平不断扩大。沈阳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展开,综保区2.3万平方米联检中心B座主体封顶,平行进口汽车保税展示中心开工建设。京东沈阳外贸综合体落地启动,盛大门全球精品直达店开门纳客,菜鸟网络沈阳保税仓销售火爆。跨境电商千店培育计划进展顺利,孵化线下体验店7家、社区店20家,跨境电商交易突破1500万单,同比增长超过8倍。新开通首尔、阿拉木图跨境电商定班国际货运包机航线,出口货物1400万件、货值超4亿美元。

(四)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深入实施棋盘山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通过省级评审,建立蒲河水质联合监测机制,环秀湖排污管网全部并网达标排放,拆除违章建筑79处,植树造林1.7万亩,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面积扩大到18万亩。污染防治取得扎实成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年度交办案件全部销号。18台大型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5家“散乱污”工业企业得到彻底整治,97个建筑工地实现扬尘管控全覆盖,重点村屯清洁能源改造全部完成,25处入河排污口规范管理,137个地块落实污染防治评审,全年PM2.5浓度同比下降14.6%,河流断面均值全部达标,土壤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城市品质得到显著提升。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新隆街等13条示范街路提升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全运五路等3条街路实现有机更新,华园东路等5条断头路全部打通,新增口袋公园120座、停车泊位1500个、城市绿地11.6万平方米,一河两岸等5个重点区域实现亮化升级,130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顺利推进。

(五)坚持以农业农村为优先,乡村振兴发展全面提速

农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播种面积达到29万亩、产量突破17万吨。特色农业持续壮大,王士兰、魏家沟、王滨沟获评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沙地沟大杏、青草沟富锶酒等原生品牌持续叫响,“百年祝家大集”新妆开放。农药减量增效、蓝莓标准化种植等新技术成功应用,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超过80%。乡村环境面貌不断改善。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整改提升农村户厕7506座。大棚房整治“回头看”14个违规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改造农村公路36.6公里,新建太阳能路灯1400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个、污水管网12公里,改造老旧小区“大水箱”71处,安全饮用水工程实现全覆盖。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充分。区域总体规划向农村地区延伸,张沙布高端装备、李相生命健康、柏叶文旅休闲等3个组团规划编制工作相继启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86个标准化乡村卫生室相继启用,王士兰“六个一”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全市推广,356名乡村教师职称待遇问题全部解决,60名农民获评专业技术职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率由2.01降低至1.93。

(六)坚持以人民至上为根本,民生答卷绘满幸福底色

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2.54万人,吸引储备8000名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94%以内。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4.7亿元、救助资金2400万元,帮助7563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1.35亿元,完成解遗办证7870户,2600户回迁群众喜迁新居,退役军人社保接续工作全市领先。社会事业进步显著。智慧、创新两大教育集团组建完成,“智慧+”区本特色课程体系初步构建,35所中小学全部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浑南九小“双减”工作典型经验全市推广。4所高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两所PCR实验室建设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率超过国家免疫屏障标准6.67个百分点。建成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8个,首创国际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办浑南全民阅读节,新建城市书房2座、城市书屋12座、城市艺术馆2座,棋盘山42公里山地马拉松赛道建成开放。社会治理闯出新路。深入推进“一网统管”,浑南智能体启动建设,城乡社区六级网格化治理体系不断健全,226个城乡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面完成,36个社区“两邻”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三无信访区”创建全面启动,化解信访积案331件。狠抓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扎实推进成品油市场集中整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安网办中心建设运营经验全市推广,全区刑事治安警情下降3.23%,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我们突出政治引领,不断加强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 85件人大代表建议、162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满意率100%。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4万条,办理依申请公开120件,答复率100%。持续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一般性支出压缩5%。坚持“一线工作法”,巩固基层减负成果,构建起直接、高效的抓落实体系,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17个方面412项重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2.5万件城市管理难题、4.9万件民生诉求得到有效解决。“三落实”工作代表全省入选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通报表扬。 

此外,民兵调整改革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气象、人防、红十字会、慈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四年的时光犹如一段大学之旅,我们满怀豪情、满载希望,在求学赶考的路上用改革提升自我、以开放拥抱世界、靠创新积攒力量、践初心不负始终。今天,我们拿着沉甸甸的成绩单向全区人民报告,浑南已从青涩迈向成熟、已从青年步入壮年,等待我们的是更广阔天地里一个又一个新的征程。我相信,前路风霜雨雪终不改浑南步履铿锵,因为我们的背后有市委、市政府殷切关怀、指路定向,有区委登高博远、统筹四方,有区人大、区政协倾力支持、辛苦奔忙,更有全区人民心在一处、干在一处凝聚起的磅礴力量。在此,我代表浑南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浑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之路决非一帆风顺。当前,全球供应链问题长期无法取得实质性改善,通胀风险加剧。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宏观市场需求和用工景气度有所下降。在疫情影响和持续振荡的外部环境下,未来经济走势极难预知,我区企稳求进压力仍然较大。与此同时,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一是综合实力与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亟需壮大体量、提升质量、加快速度,增强应对宏观环境变化、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二是改革开放创新力度还需加大,突破性改革举措还不多,开放型经济引领作用还不强,对科教资源、创新要素的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升,比较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竞争优势;三是城乡二元格局仍未打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仍然存在,农业农村工作短板亟待补齐;四是生态保护与修复压力较大,污染防治攻坚难度不小,践行“两山”理论、“双碳”战略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五是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待加强,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供给还难以满足群众新期待;六是破坏营商环境案例依然存在,干部队伍服务能力仍需提高,作风建设任重道远。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在浑南的发展历程上至关重要,“十四五”描绘的美好蓝图要在五年中绘就,区第二次党代会擘画的宏伟篇章要在五年中书写,浑南积蓄的潜能优势要在五年中释放,这是我们破除障碍、破解难题的“改革攻坚期”,是我们质量变革、效率提升的“动能再造期”,更是我们抢抓机遇、扬长补短的“赶超跨越期”。我们要思全局、观大势,应当看到,国家宏观经济具有极强韧性,政策调控空间依然巨大,随着《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等利好政策的深入实施,浑南在营商环境、基础建设、项目储备上的不断积累足以应对暂时的下行压力;应当看到,国内产业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正逐步占据有利位置,浑南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经济体系同频向上、直面机遇;还应当看到,我们有省、市关怀支持领路于前,有八十万浑南人民自强不息倚为后盾,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对标夺标谋跨越,砥砺奋进攀新峰,就一定能够开创浑南区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区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开创浑南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围绕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都市区的发展定位,自加压力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向着“东北第一区”“全国一流城区”目标奋力前行。到202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5亿元,年均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60亿元,年均增长16%。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对标区域发展新蓝图,建设产业兴旺的实力浑南。坚持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联动,优化“一核两极三组团五板块”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壮大“新字号”,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文商旅农商旅多元融合发展新格局,综合实力全市领先,成为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引领区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对标深化改革新方向,建设宜商宜业的活力浑南。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关键性标志性改革攻坚力度,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释放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推出一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形成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建成全域改革试验区、全域活力未来城,营商环境便利度进入国家先进行列。

——对标创新驱动新任务,建设动能强劲的创新浑南。以沈阳浑南科技城建设为载体,布局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引育创新主体、搭建服务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旧动能转换发动机、新经济发展引领区。

——对标服务融入新格局,建设繁荣通达的开放浑南。开展自贸区沈阳片区新一轮改革试验,拓展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功能,高水平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构建陆港、空港、网络多位一体的通道体系。加强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主动融入沈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实现国际国内要素持续流入,建成全域开放主门户。

——对标绿色低碳新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浑南。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无差别发展。建立更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优化能源资源结构,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持续压减污染物排放总量,让浑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乡更美丽!

——对标人民群众新期待,建设和谐善治的幸福浑南。围绕“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浑南、品质养老”打造浑南品牌,全面贯彻“两邻”理念,深入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力争跻身全国基础教育强区,成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打造全省一流的社会治理体系,营造享誉东北的高品质人居环境。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是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起步之年,做好明年工作关系长远、意义重大。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精准规划引领产城布局,迈出均衡发展新步伐

细化实化空间规划。对标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全面落实“一核两极三组团五板块”空间布局,编制浑南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沈阳浑南科技城总体概念规划,完成张沙布高端装备、李相生命健康、柏叶文旅休闲等特色组团规划以及王家湾、高铁新南站等重点城市板块设计,推动棋盘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12个单元控详规划获批落地,加快完善临空经济区各专项规划,为涉农街道“一对一”配备乡村规划师,启动并形成一批村庄规划成果。

做优做强产业体系。全面解析全国20强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绘制对标图谱,围绕产业链断点、弱点,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培育壮大6个重点产业,加快集成电路、医疗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向设计、制造、测试全链条发展,改造升级生物医药、IC装备、新材料等现有产业园区,启动5G半导体、生命科学、智能出行等新经济产业园建设,力争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超过35%。优化升级6个特色产业,加快引进金融、电商、批零住餐等区域总部,加速特色制造、新业态服务和现代农业融合集聚。延伸发展3个未来产业,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来城市、未来信息和未来健康技术应用场景10个以上,建设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先导示范区。

落实落准顶层设计。强力推进土地攻坚,加大存量储备土地盘活力度,加快处置闲置低效用地,有序推进城乡结合区域更新改造,形成更多集中连片发展空间,力争整理土地7000亩以上。确保规划执行刚性,建立重点规划落地专项协调机制,科学开展进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解决突出问题。升级“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共享平台,优化一张蓝图数据体系,提高审批效能和监管服务水平。

(二)以深化改革助推效能提升,实现营商环境新跨越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吹响园区市场化开发建设号角,加速构建“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营模式,做大做强高发投、自贸投等平台企业,完成旅游集团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全面缩小与国内一流园区差距。探索经济工作新模式,建立“业界共治”理事会,邀请市场主体参与政策形成,降低对接成本。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目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活力。提高财政供给效率,为街道赋权增能,加大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聚焦事业单位机制不顺等突出问题,完善权责清单,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不断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围绕“成本竞争力强”,塑造浑南新优势。全面推开M0用地政策,完善“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落实项目用地监管和退出机制,实现土地要素灵活高效配置。落实国家、省市区减税降费、用工用能补贴政策,持续降低企业综合性成本。加强政府基金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联合各类金融机构推出金融创新产品10项以上,助力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实现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线上线下同步投入运营,提高产权转让和代理服务效率,服务机构达到30家以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全国一流、锚定东北最优,持续放大浑南营商比较优势。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次办、提前办、加速办、无感办成为常态。推行“告知承诺制”“综窗受理”和“一件事”改革,探索开发BIM+工程建设审批平台,“先批后审”“以管代审”事项力争提高到350个。依托浑南智能体,全面推进“一网通办”,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提升智能化、数字化监管水平。持续开展“万人进万企”“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等特色载体活动,升级完善“浑南会客厅”,建成“掌上为民服务会客厅”。

(三)以科技创新牵引产业升级,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学习借鉴怀柔、张江、中原等科技中心建设经验,高水平推进沈阳浑南科技城建设,优先布局大科学设施、大研发平台、大科研机构等核心内容,确保沈阳国家材料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投入使用,推动国电和风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沈阳IPv6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建成运营,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科创平台25家以上、总数超过310家,新增重点实验室5家以上、总数超过80家,新增研究创新中心10家以上、总数超过110家,新增新型研发机构10家以上、总数超过45家。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开展数字化水平评估诊断,实施制造业技术升级改造20项以上,精准布局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家以上,打造5G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应用场景20项以上,实现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辽宁昇腾生态创新中心、沈阳半导体装备创新中心等技术平台建成运营,推进沈阳“算谷”建设取得扎实成效。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支持区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和“卡脖子”技术攻关30项以上。

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浑南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确保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亿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超过40%。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打造孵化和竞赛品牌,特色孵化、加速载体达到80家以上,在孵企业突破5000家。构建多元化科创投融资体系,建设科技金融对接服务平台,争取基金管理规模突破350亿元、私募基金产品达到200支,新增上市企业3家。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年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00家,雏鹰企业超过500家,瞪羚和种子独角兽企业超过40家,科技型企业增长率达到30%、总数突破4000家。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落实“创新沈阳人才新政3.0版”,推行“浑南英才”引入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科技人才创业、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行动,力争全年新增高层次人才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新增创新创业团队400支以上。创新与驻区科研院所和高校联系机制,落实“凤还巢”计划,争取更多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区内就业创业。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和保障体系,完善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的激励机制,构建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覆盖生活各领域的保障体系,以更大力度拥抱人才、留住人才,让更多创新创业者筑梦浑南、逐梦浑南、圆梦浑南!

(四)以扩大开放释放内需潜力,构建协同发展新局面

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理念,开展强链补链专项行动,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聚焦京、沪、深等重点地区,大力开展园区招商、以商招商、联盟招商、全员招商,提升招商实效,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类项目20个、30亿元以上5个、总部型项目10个以上。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常态化调度推进机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力争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70个以上,加快推进华为辽宁区域总部、正威国际稀谷、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黎明航空动力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安拓国际智能制造产业园、何氏眼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

放大对外开放新优势。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加快复制先进自贸区建设经验,启动临空经济区建设,推进综保区规划调整,探索推进维修再制造、多式联运等领域制度创新,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制度创新成果。开展汽车平行进口异地保税展示,推进保税加工中心、维修再制造产业园建设,提升中日产业园、中韩科技园产业内涵。加快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参与RCEP示范区创建,打造数字服务出口集聚区,承接工业互联网、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国际产业峰会,支持域内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开通跨境电商9710、9810模式,加快跨境电商企业信用融资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千店培育计划,拓宽进口商品线下营销渠道,建设自贸区跨境电商体验中心。推进京沈对口合作,做好与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本溪高新区互动对接,共同开拓发展新空间。

挖掘内需消费新潜力。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加速扩展奥体、新市府、棋盘山等商圈规模,打造“浑河外滩”“中央公园产业绿廊”和“赛特奥莱文商旅融合街区”等3条特色商业经济带,培育壮大体验消费、流量经济,做好惠民消费券发放,让浑南聚集人气、汇集商气。深入实施楼宇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升级奥体、世纪路等楼宇集群,打造特色楼宇品牌,盘活楼宇2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智慧物流龙头企业,改善提升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沈阳陆港综合物流枢纽。不断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15分钟服务圈”商业网点全覆盖,全力推进“惠民早餐”工程,构筑“家门口”的消费圈。

(五)以重农强农推动共同富裕,夺取乡村振兴新胜利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坚决扛起稳定粮食生产政治责任,严格遏制和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万吨以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扩大名优水果、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00亩。实施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行动,深化与沈阳农业大学校地合作,推进新型农业项目8个以上。拓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空间,加快富虹农产品加工园、大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确保市级以上农事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支持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个人组建发展联合体,加速构建更为完备的农业产业链。做精做优特色农业,培育包装特色农产品,打造优质特色品牌,新增“一村一品”专业村3个以上。

实现农村宜居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建设新农村社区,升级祝家、王滨、满堂地区民宿综合体30个以上,稳步推进全域城镇化。探索实行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六个一”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质扩面,实现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覆盖。加快5G、物联网等新基建向农村延伸,完成十灯、通武等样板路建设,打造东南山区“一横四纵”景观路网。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统筹打造“美丽庭院”100个、“美丽村屯”36个、“美丽田园”1个。

推动农民富裕富足。制定实施农村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功能,巩固农村土地确权、集体资产三权分置成果,推广“三变”经验至10个试点村,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打造纯收入高于1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100个以上。落实返乡入乡人才就业创业政策,抓实农民职业教育,培育更多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农村致富能手。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开展农村电商、个体民宿、家庭农场等创业项目50个以上。选树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创业典型、农民实干能手,积极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引导广大农民勤劳致富。

(六)以文化提升铸就浑南精神,塑造城市发展新风貌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新一轮文明城市建设为总抓手,统筹推进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行动,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养。推进美丽宜居城区建设,创建良好示范道路40条,有机更新道路11条,打通高迎路等3条断头路,盘活停车泊位2000个,改造背街小巷3条、老旧小区1个。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路长制、“互联网+执法”、城管进社区等制度,提高路面见警率、见勤率。发挥人民设计师作用,高标准开展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公园、白塔公园提升改造,启动塔北公园、人才公园建设,建成口袋公园、小区观园和街头花园100个,全力打造有活力、有品位、有颜值、有温度的现代化新城区。

铸就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开放创新、现代时尚的浑南文化品牌,精心办好沈阳国际赛艇大师赛、沈阳国际马拉松赛等精品赛事,推进马术赛事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棋盘山、奥体冰雪品牌,策划开展浑南之夏、秀湖之夜等夏夜主题活动,推动夜经济、网红经济、流量经济持续升温。优化文化服务供给,高标准建设区图书馆、文化馆,推进“书香浑南”建设,办好浑南阅读节,举办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强的文化活动50场以上,开展讲座培训300场以上。

塑造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做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主动融入“传奇盛京、品位沈阳”文旅品牌塑造,深入落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聚焦创意设计、数字文化、电子竞技、影视创作等“文化+”新业态,招引落地文化项目10个以上,确保规上文化企业超过35家。加快棋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步伐,实施旅游工作一体化管理,提高景区智慧化水平,策划打造沈阳迎春灯会、冰雪节等一批旅游核心项目,不断扩大棋盘山旅游影响力。做好“四季游”文章,挖掘整合特色乡村景点资源,全方位参与“我在辽宁等你”主题活动,持续做强“向浑南出发”旅游品牌,把独特的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区域发展优势。

(七)以系统治理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本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对标国家级“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标准,实施棋盘山三年创建行动。系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健全环境治理监管评价体系,强化“三线一单”刚性约束。强化生态系统固碳作用和碳汇能力,实施森林资源保绿提质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统筹推进病虫害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各项工作。持续推进一河两岸等滨水景观带建设,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完善蓝绿相间的活力河湖水网。

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持续巩固大气污染治理成果,抓好工业企业、工地扬尘、秸秆焚烧等大气污染源治理,全年优良天数达到80%以上,高质量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大气保障任务。深入落实河长制,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四水同治”,启动下高士河等8条河流源头治理工程,确保河湖面貌持续改善。加快柏叶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桃仙、泗水污水处理厂升级,启动棋盘山排水系统改造,确保污水处理稳定运行。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严格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推广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面积3000亩。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聚焦国家“双碳”战略,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机制,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探索形成区域性碳交易体系,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开展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10家以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两网融合”,实现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100%无害化处理,引导支持社会主体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绿色空间,营造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以人民至上统领社会民生,建设幸福美好新浑南

兜牢兜实民生底线。打造舒心就业品牌,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援企稳岗活动,抓好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开展“共享用工”行动,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2万人以上。扎实开展全面小康兜底专项行动,持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大力开展助残“阳光行动”,更加关心关爱特困人口、孤儿等群体,积极有为促进共同富裕。加快文华苑等6个回迁项目建设,推进尚盈丽景等5个小区解遗办证。提高退役军人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严格落实“三金三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打造幸福教育品牌,扩增公办普惠性幼儿学位7000个以上,高质量落实“双减”政策,丰富“智慧+”区本特色课程体系内容,做大做强智慧、创新两大教育集团,加快续建浑南二小智慧校区等5所学校,启动创新四小等18所新校建设,共建东北大学附中、沈阳二中浑南分校,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雁阵计划”,争创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打造健康浑南品牌,高标准推动区中心医院新址建设,启动区妇幼保健中心、疾控中心整体搬迁,拓展村卫生室医疗服务项目,实现“健康大篷车”农村地区免费巡诊全覆盖。打造品质养老品牌,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建三年达标行动,确保每百户居民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5平方米。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深化“一网统管”,拓展丰富浑南智能体应用场景,打造集城市运行、矛盾调处、应急指挥于一体的智能治理体系。同步推进城乡社区“两邻”建设,实施党建聚邻、服务暖邻、科技安邻、社会助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工程,打造5个标杆、10个示范社区,形成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餐饮单位全覆盖,深化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强化道路交通管理,筑牢安全防线。加快“三无信访区”建设,健全完善四级信息预警网络,及时就地化解风险隐患。扎实开展“平安浑南”建设,深入推进“反诈人民战争”,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社会局面。

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加快转变职能,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我们要忠诚坚定讲政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区委具体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我们要践行宗旨为人民。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根本标准,在城市规划、民生保障等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真诚听取群众意见、真实反映群众意愿。持续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水平和服务本领,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我们要实干高效有作为。大力推进思想真解放、深解放,坚决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障碍,说了算定了干,勇于直面矛盾、解决问题,决不“绕道”、决不退缩。狠抓工作落实,注重工程化实施、项目化推进、精细化操作、清单化管理,推行区、街道、社区“点对点”工作法,形成纵贯三级、直接高效的工作体系。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全面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为民办实事上。

我们要依法诚信塑形象。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我们要清正廉洁当表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基调贯穿始终,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对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腐败行为、对破坏良好营商环境的恶劣行径一律“零容忍”。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严防“四风”反弹,着力整治庸政、懒政、怠政,不断健全公共资源配置、管理和使用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和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东风浩荡绘就宏伟诗篇,历史向前惟有接续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昂扬向上的姿态,阔步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华彩乐章!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

主办:浑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浑南区委宣传部 浑南区联系电话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120003 公安备案号:21011202000218 辽ICP备08100350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浑南区委宣传部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世纪路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