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波代表:
收到您提出的“关于发挥本地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促进浑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后,沈阳高新区科技创新局高度重视,经研究后,现将具体情况答复如下:
一、在围绕优势科技创新资源规划产业链方面
沈阳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行动,奋力实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总目标。
一是实施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行动。发挥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做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引导科研成果向本地转化。对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金属研究所、东北大学等创新资源,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交易平台、中试工程化服务平台、概念验证中心、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加快转化一批前沿技术成果。到2025年,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50%以上,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超过60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超过15家,技术经纪人(经理人)达到1000人。
二是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行动。围绕“一谷七园”产业发展布局,构建五大主导产业体系,强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优势。依托辽宁实验室、东北大学等院所高校优势,探索建设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达60%。
二、在做好顶层规划的基础上开展主动、精准招商方面
沈阳高新区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数字文创等五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方向,加速挖掘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创新项目,加速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重点创新团队的科技成果在浑南科技城就地转化,进一步发挥以新松、东软、拓荆等为代表的科技领军企业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辽宁沈阳振兴新突破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培养一批“新东拓”式高成长企业,持续提升沈阳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加速构建高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引育“新松”式企业20家、“东软”式企业20家、“拓荆”式企业20家。沈阳高新区已于2023年12月完成顶层设计,制定了“新东拓”科技招商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精准挖掘科技招商对象”、“精细分类科技招商项目”、“精心开展科技招商服务”三大重点任务,组织开展了靶向科技招商专项行动。
三、在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方面
沈阳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解决高校院所科研及管理人员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愿转”的顾虑,全力推动浑南区高质量发展,向省发展改革委提出了“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试点”的申请,内容包括:1.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对我区省属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区内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不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再管理职务科技成果,由科研管理部门承担管理职责。2.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以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形成国有资产的减持、划转、转让、退出及破产清算等处置,区别于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由高校院所自主决定,不审批、不备案,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围。3.探索尽职免责机制。高校院所及职能部门在履行义务,严格执行决策、公示制度,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不承担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后续价值变化产生的决策责任。省发改委收到申请,召开专题汇报会,听取了我区关于“关于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工作”的汇报,并将该项工作纳入重点改革事项,联合省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
2023年,沈阳高新区依托国家技术转移(辽宁)人才培养基地,不断完善技术经理人培养机制,构建起“大纲、基地、教材、师资”四位一体的辽宁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中级技术经纪人培训活动2场、高级技术经理人培训活动1场、辽宁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人员培训活动1场,共培育252名技术经纪人(经理人)、84名技术合同登记员。
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力度,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加强科技成果挖掘力度,不断提高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数量。
四、在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创新方面
沈阳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与产业协同发展,全力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创新引领强劲有力。辽宁材料实验室亚洲最大电镜中心投入使用,材料素化、钢铁再生等6个颠覆性技术研究所完成组建,53个具体领域展开攻坚。辽河实验室“液压人形机器人”等15项前瞻性技术启动研发,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建设进度过半,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各类创新平台达到373家。二是关键技术累获突破。承接国家重大技术攻关11项,实施“揭榜挂帅”技术攻关20项,突破“机器人整机优化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20项,国产高端直线加速器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填补国内空白,纳米材料、大型铸锻件等领域相继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三是创新主体加速成长。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80家、高新技术企业379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128家,科技型企业突破6200家、增长率超过36%,总量、增速均居全市之首。
二是产业格局重塑升级“一谷七园”加速建设。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行动方案均已制定完成,北方算谷已集聚企业超过1500家,产业规模突破650亿元;航空动力产业园实现“一年即满园”;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园3个项目投产运营,园区产值同比增长20%。二是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累计谋划重大项目362个、计划总投资939.97亿元。其中签约项目68个、落地项目65个、开工项目42个。制订“央企敲门”行动方案,引进国家电投中电国际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沈阳油气管道技术创新中心项目等重点央地合作项目,推动科技城产业能级跃升。三是优势产业动能强劲。机器人、民用航空、新材料等产业取得两位数增长,IC装备、生物医药、健康医疗实现稳定增长。四是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成功举办发展新质生产力投资促进大会,全面启动“新东拓”科技招商专项行动,“新字号”产业规模突破570亿元。
感谢您对高新区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