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哲委员:
关于沈阳浑南科技城建设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将答复情况报告如下:
浑南科技城,位于国家级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教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发展活力强劲。2021年,通过面向全球征集、开展国际竞赛等方式制定总体规划方案,按照“一轴、一廊、双城”布局,总面积9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46平方公里,启动区7.2平方公里。2022年初正式启动建设,建成以科学家工作坊、智慧之云、科技街区为标志的103万平方米核心启动区创新发展空间,集聚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等373个研发平台,建设8大主题公园、126万平方米绿色生态空间,充分满足科学家研发需要、创业团队期待、企业成长需求。
一、打造创新高地,驱动头部企业聚势赋能
1.深入开展五区十链百城千企招商行动。重点推进“一谷七园”建设,确保全年落地项目200个以上、产业投资100亿元以上。一是开展“新东拓”科技招商行动。聚焦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数字文创和新能源6个产业方向,重点面向34所高校、22家科研院所、22户企业、19个平台团队进行招引,加速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重点创新团队的科技成果在浑南科技城就地转化,努力打造一批“新松”“东软”“拓荆”发展模式的高成长企业群,构建高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开展央企敲门招商行动。围绕浑南优势主导产业,紧盯城市片区开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文化服务等国企优势领域,逐一与国务院国资委隶属的98家央企、驻沈的77家央企进行对接沟通,制定针对性招商计划,争取大型央企在域内设立区域总部、投资重大项目,努力在央地合作方面实现新突破。同时,要加快国家管网集团东北区域总部等4个项目建设,力争中航工业民用航空先进制造基地等38个项目尽快落地。
2.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政策兑现力度。一是积极协调财政加大支撑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全力以赴扩大财政作为空间。二是建立政策兑现长效机制。规范协议审核及兑付流程,狠抓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形成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从协议签署、政策兑付等方面完善工作流程。三是优化兑付复核程序,提高兑付服务质量。夯实兑付依据,严格把好资金兑付审核关口,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第三方机构,共同做好项目考核指标联评联审以及现场查验复核,确保所有兑付材料依据充分、支撑力足够,兑付档案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
3.全力引入更多创新资源。重点是依托科技城核心启动区科创孵化资源,实施“新东拓”科技招商专项行动。在初创企业培育上,主要依托智慧之云B组团4.6万平可利用空间,通过开展技术团队层级、技术成熟度、技术先进度3个维度的科技专项评估,遴选50个初创型企业入驻,实现“硬科技”项目的提前储备。在重点企业引育上,主要以科学家工作坊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7个组团、13.6万平可使用空间为载体,面向中国科学院金属所、中国电科46所等34个目标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等38个目标高校,以及于海斌、王向明、孙聪等院士和其他领军人才,招引落地成果转化项目50个以上,培育“新松”“东软”“拓荆”式企业30家以上。在科技企业服务上,重点依托智慧之云A组团和科技街区约7.2万平可使用空间,建设科技文献服务、知识产权分析、技术产权交易等11个发展要素支撑项目,为科技领军企业入驻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4.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以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为出发点,积极打造双创升级版,创新创业生态日益完善,创新创业活跃度再创新高,赋能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在创新活动举办方面,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开展人才交流、成果对接、双创大赛、会客厅服务等撮合活动。在企业协调服务方面,强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成果转化“服务侧”作用,引导支持重点企业、社会资本建设一批技术开发能力强、中试熟化服务水平高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推进各类产业集群科技成果从“研”走向“产”,提高技术转移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二、打造创新生态,后置沃土引才汇智为人才筑基垒台
浑南区在细化落实人才政策12条的基础上,正推动市政府出台《沈阳市关于支持浑南科技城建设“科创特区”的若干政策》及实施细则、政策依据、资金测算等配套材料。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地区发展需求,全方位吸引集聚更多科技人才入驻研究、入驻兴业。
一是要扩大院士朋友圈。以29名在沈院士为核心,联动69名在辽院士,全面开放科技城院士工作站近2万平空间,无偿支持院士团队入驻开展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力争年内引入院士团队10个以上。
二是要壮大应用人才库。重点围绕科技城“5+1”主导产业,依托新松机器人、芯源微、中科仪等科技领军企业,引进一批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挖掘储备“带土移植”人才团队30个以上。
三是要汇聚青年工作者。重点是进一步丰富科技服务街区业态,招引一批符合“国际化、科技范、潮形象”的商业和文化配套类项目,积极推进3条青年友好型街区建设。全力推动人才住房建设,年底前建成和储备人才公寓数突破5000套,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更为完善、舒适的生活和工作保障。持续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扩大用人招聘自主权、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年底前确保拥有人才自主认定权限的企业达到70家。
三、打造创新场景,推动燃气轮机应用项目落地浑南科技城
一是推动省市制定燃气轮机产业专项发展规划。随着“央地合作”的持续推进,中国航发燃机本地化配套率达到40%,对推动辽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浑南科技城将结合域内优势资源,推动省市出台燃气轮机产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精准培育产业高速发展。
二是全力推动中国航发燃气轮机产业化基地建设。浑南科技城将以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壮大公司市场规模,依托606所研发能力,组建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提升燃气轮机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能力,建设集燃气轮机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装备制造、设备总装、产品终试及维修维护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打造国内领先的燃气轮机专业化发展平台。围绕进气、燃烧、排气三大单元提升本地配套率,招引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确保到2025年产值突破30亿元。目前,重点推进京航发燃烧室研发生产基地、浙江金马逊高端管路系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重点项目。
三是推动省市燃气轮机应用场景建设落地。推动市发展改革委加大对中国航发燃机产品本地应用的支持。协调省政府,推进燃机企业与国家电网辽宁公司合作,将燃气轮机产业发展与国网辽宁的清洁能源发展规划有效结合,规划建设一批燃气轮机调峰电源;鼓励大型工业园区建设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燃气—蒸汽循环发电等分布式电源;建设试验示范电站,提升军民用燃机研发能力,研究出台推动项目运行的支持措施。
四是打造科技城中国燃机“名片”。浑南区积极组织推介活动,加大对燃气轮机产业的宣传力度,提升燃机产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好产业发展服务保障工作,优化专班工作机制,推进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生态体系,全力推动燃气轮机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浑南区建设发展的重视和关心。
浑南区人民政府
2024年4月7日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