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16 上午9:31:36 星期一

市十六届政协三次会议关于引入飞地经济模式多角度促进浑南科技城高质量发展提案(第199号)的答复

稿源: 浑南区政府网 2024-03-26

民建沈阳市委员会:

关于引入飞地经济模式多角度促进浑南科技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将答复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先进经验丰富合作模式,用飞地经济解决招商瓶颈。

一是积极对标和学习先进地区经验。重点学习上海浦东张江科学城、北京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广东广州科学城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招商引资、人才招引、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结合“新东拓”招商行动,积极对标中关村科学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杭州未来科技城等国内靠前的科技城,力争在人才引培、协同机制等方面借鉴、落地一批好经验。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对标学习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高新区,力争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借鉴、落地一批好经验。

二是加强与先进地区合作共建。浑南区计划引进中关村信息谷作为浑南科技城产业招商的运营商,将北京中关村的智能制造、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半导体产业的优质资源导入到浑南科技城,以推动科技城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借助其在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领域的优势资源,助力新东拓的招商引资工作,更好地实现京沈对接的招商目标,促进两地经济的互利共赢。3月15日,浑南区对北京信息谷总部进行了参观考察学习,深入了解信息谷的运营模式和产业布局,并与信息谷负责人就未来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三是积极探索引入飞地经济模式。浑南区将积极与先进地区建立高层沟通会商机制,打造双方互动交流常态化机制,加强高层会商,增进互动交流,共同研究实施飞地经济模式。进一步整合高新区、科技城资源力量,建立推动“飞地经济”发展的统一协调机构,统筹研究推进“飞地经济”空间规划、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科学确定“飞地”园区管理模式、投入模式和收益分配模式,探索打造“飞地经济”发展样板。

四是不断做优承接合作的物理空间。浑南区结合高新区和科技城发展方向、产业基础和空间资源,以科技城“一谷七园”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打造一批承载先进产能落地的“飞地经济”园区,探索“飞地经济”园区建设运营、协同创新和产能合作新模式,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飞地经济”承载体系。

二、抓好龙头项目,加速科技创新动能

一是协作推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重点实施三大工程:(1)实施新技术就地转化工程,以科学家工作坊、智慧之云为载体,支持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等高校院所与龙头企业共建实体化运行的公共底层技术平台、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协同创新中心10个以上,确保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率达到60%以上。(2)实施技术交易平台升级工程,推动东北科技大市场加强成果转化、技术转移领域服务,建设辽宁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沈阳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中国航发动力所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技术转移促进平台,确保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20亿元。(3)实施孵化载体提质工程,我们将加快推动沈阳国际软件园、锦联新经济产业园等重点孵化载体向专业化、垂直化发展,提升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承载能力,年底前各类孵化载体达到90家以上、孵化企业6000家以上。

二是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在组织协同上,浑南区将以科技城开园运行为契机,以各产业联盟为抓手,围绕集成电路、机器人、先进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建设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参与的创新联合体,组织全省工科高校在科技城共建“大学科技园”,力争在涂胶显影、纳米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揭榜挂帅”20项以上。(2)在场景开放上,主要是打造跨领域、大协作的创新平台,一方面重点发挥辽宁材料实验室共性技术支撑作用,不断完善医疗腔镜手术机器人等3个协同创新中心功能,推动更多高精尖分析测试仪器、制备加工设备开放共享。另一方面,鼓励形成富创与辽河实验室“工业互联网技术共建”类型的联合研究项目10个以上,实现产业与科技大跨度整合。(3)在体制优化上,浑南区将加快引导和协助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中国科学院沈自所、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等高校院所落实“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三项改革”试点,积极破解“不敢转”“不想转”和“缺钱转”难题。

三是协力塑造主导产业竞争优势。重点是形成优势主导产业的技术主导权。(1)突出优势领域技术引领,发挥采埃孚、拓荆科技、中航发燃气轮机等领军企业作用,利用沈飞民机研究院、燃气轮机技术创新联合体、606所、沈自所等创新平台,力争在驱动电机零部件、集成电路装备关键部件、航空制造部件、燃机技术等领域形成一批引领型技术成果。(2)加快新兴领域技术突破,重点发挥中国科学院金属所、东北大学多金属共生重点实验室、国科金能、汇晶纳米等国家级平台和重点企业技术优势,力争在超低温磷酸铁锂电池材料、记忆合金生物材料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3)积极开展前沿领域技术探索,支持辽宁材料实验室材料素化、钢铁再生等6个颠覆性技术研究所加快具体领域攻坚,推动辽河实验室开展下一代工业无线网络、边缘计算与云化控制系统、液压人形机器人等前瞻性技术研发。此外,发挥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示范功能,打造更多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三、完善惠企政策,提升抢抓项目能力

一是推动市级层面制定出台支持政策。围绕科技城建设的市级政策需求,会同市财政局组织沈阳高新区管委会成立工作专班,参考深圳、厦门、西安、雄安等地区相关政策,起草了《沈阳市支持浑南科技城建设“科创特区”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围绕打造集聚人才的平台载体、实行贡献奖励、创新投入机制等八个方面给予支持。目前,科创特区政策及政策解读已在市委市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我们也在加快推进出台实施细则。同时,科技城还将积极向上争取,围绕“一谷七园”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创新平台建设、战略人才引育等,全面梳理完善科技城政策体系,编制形成内容更为具体、支持更为到位、兑现更为便捷的“科创特区”政策体系。

二是依托“浑南会客厅”打造综合服务中心。我们在全国首创“BIM智能审批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无人机智能踏勘系统”,“三零”审批拓展至300余个事项,工程审批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90%以上申请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政务审批效能,建立覆盖全域的数字档案系统,依申请类事项100%容缺审批、100%网上可办、100%综窗受理、100%联批联审、100%“最多跑一次”,坚定不移向“办事零见面、审批零材料、服务零距离”目标迈进。

三是精准做好科技服务。浑南区组织开展科技企业培育活动周等培训活动,围绕新申报高企、重新认定高企、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等重点单位,进行专题专场专业指导,提升申报通过率。加强精准辅导,走访辅导需重新认定高企,动员指导申报工作,提前对接准备知识产权等申报证明材料。采用“随报、随审、随评”新举措,通过常态化受理、实时审核、专业辅导,提高科技企业申报效率,壮大科技企业群体。开展多批次高企评审工作,对未通过企业,围绕知识产权、财务数据、人员制度问题进行多轮专题辅导。

四、支持多元投入,解卡脖子难题

一是全力拓展融资路径。市区共同组建金融专班,建立“3+4+2”资金筹措方案。“3”:争取省市区三级财力支持;“4”:地方债、城市更新融资、项目融资、资本金融资四个融资方向;“2”:建设战略投资和产业创投基金两个方向,全年计划筹措资金104.99亿元。

二是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一步吸引各类社会资本的投入,做好专项活动的对接工作。办好2024全球PE沈阳论坛,招引更多资本机构投资或落地浑南科技城。搭建金融、科技、产业、人才“四位一体”融合发展平台,促进资本与企业、重大创新平台、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对接。认真学习借鉴合肥高新创新产业园、苏州产业园区等地经验,加快研究推进REITs发行工作,全力支持沈阳国际软件园REITs产品发行,力争成为东北首单。

三是启动沈阳“金融岛”建设。浑南区积极申报国家级民营及小微企业金融改革示范区,重点以央企大基金落户为契机,高标准建设盛京基金小镇,年内力争入驻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50家,在管基金规模达到300亿元。围绕6大主导产业,研究设立120亿元的科技城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推广“园区集合贷”产品,加快发展新兴金融。

感谢您对浑南区发展建设的重视和关心。

浑南区人民政府

2024年3月25日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

主办:浑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浑南区委宣传部 浑南区联系电话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120003 公安备案号:21011202000218 辽ICP备08100350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浑南区委宣传部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世纪路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