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区国有企业总体情况
截至2024年10月末,浑南区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30户,其中:一级集团(企业)7户,即:高发投集团、旅游集团、公服集团、上锦集团、福园集团、国资集团、森工集团,所属行业涵盖园区运营、建筑工程、公共交通、项目开发、物业安保等诸多领域。
区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706.2亿元,负债总额482.9亿元,净资产223.3亿元,综合资产负债率68%。营业收入1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645万元,同比增长4.3%,国有企业运行总体向好。
二、国有资产管理及投资运营情况
年初以来,区国资局始终坚持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出台《浑南区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聚焦国有资本布局、央地合作、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精益化管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方面实施提升工程,持续巩固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不断推动区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2月份,浑南区就“优化国资布局、健全国资监管”在沈阳市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大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交流,改革成效获得全市认可。
1.党建引领全面加强
一是建立“一企一策”考核体系,设置党建专项考核指标,实现考核评价结果与绩效年薪挂钩,在完善公司治理中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二是开展“‘揭榜挂帅’攻坚项目、争当先锋促振兴”活动,建立“发榜—揭榜—答榜—评榜”工作机制,解决运营新购国有资产、拓展经营项目等生产经营中的重点和难题问题。三是培育“红色物业”等国企党建品牌,建强红色网格、筑牢红色堡垒,以服务的高质量、管理的新水平,推动企业规范化发展。四是组织国有企业全面夯实“阳光国企”平台建设,努力将平台打造为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规范行权用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目前活跃度、员工满意度等各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
2.国有资本布局持续优化
一是在现有“6+1”国资监管架构下,推动优势资源向浑南控股集团集中,全面破除层级、隶属关系壁垒。二是持续推进“扭亏为盈”工程,深挖企业潜能,拓宽收入渠道。加强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企业成本费用支出,实现降本增效。三是优化功能做强主业,草拟《浑南区区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试行)》,重新核定集团层面主业清单,逐步形成集团公司主业突出、子公司专业化运营的工作格局。四是加大“两非两资”处置力度,现已完成2户“两非两资”企业税务及银行账号注销。
3.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健全
一是福园集团、公服集团等4户集团充分运用“三能”机制,经理层竞聘上岗30人,落选13人,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二是创新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担任企业外部董事,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保障。三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沈阳新振置业有限公司与中铁联合体共同出资成立了沈阳东部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加速推进王家湾板块开发建设。四是精益化管理有效提升,积极开展精益化管理创新,优化业务流程,细化工作标准,高发投集团精益化管理纳入沈阳市国有企业精益化管理提升工作内部标杆企业经验材料汇编。
4.引导服务央企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丽笙酒店有效盘活,按照既定处置路径,积极对接中交集团,于5月30日实现复工续建,解决了影响市容多年的停缓建问题。二是服务央企精准高效,靠前对接中国水利水电六局,会同区内8部门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仅用1天时间办结外埠评优意见征询,为企业评优材料能够及时申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获得央企高度赞誉。三是央企公司相继落户,依托市国资委央地合作全生命周期“五库一清单”,把高质量要求落实到项目建设全过程。国家管网东北分公司作为沈阳市今年唯一区域总部成功落户浑南,国新基金、中铁王家湾项目公司等4户重点子公司、1户分公司在我区注册,推动燃气轮机配套产业园项目、中化学G7-2合作项目、国新战新基金项目实现签约、落地,浑南科技城、王家湾“十五冬”场馆建设、材料实验室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央企支撑。
5.国资监管效能有效提升
一是深化分类改革、分类考核、分类核算,组织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各集团KPI指标进行专项审计,同时组成考核小组对党建、廉政、安全生产等专项工作进行考核,并结合国有企业述职评议结果,综合考量评定各集团年度经营业绩。二是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强化国资数字化监管,完成不动产平台小规模技术调整工作。三是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对区属国有企业财务状况、运营风险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项监测分析,加强债务风险排查,有效防范化解企业风险。同时,积极推进融资平台压降工作,现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四是统筹安排“砸锅卖铁”资产处置,有效助力政府债务化解。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