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内涵和实践探索,2017年生态环境部决定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活动,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的典型做法和经验模式,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样板,示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棋盘山生态环境本底基本接近“两山”指标要求,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共性指标基本相同,为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3月19日浑南区政府印发了《棋盘山地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并于3月24日上报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二、出台依据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环生态〔2019〕76号),组织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推动棋盘山地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生态产品的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创新棋盘山地区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下坚实基础。
三、主要内容
巩固和深化棋盘山地区“两山”实践探索成效,使棋盘山地区得到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两山理论”理念深入人心,创新长效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通过3年时间“两山”基地建设,努力把棋盘山地区打造成为辽宁省“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标杆,塑造生态敏感区“两山”转化的棋盘山样本,建成“绿色生态、全域旅游、产业融合、人民幸福”的美丽棋盘山。
到2023年,棋盘山地区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比例逐年提高并确保>90%,地表水水质优于Ⅲ类水的比例>90%,地下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林草覆盖率和物种丰富度不降低,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单位国土面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稳定提高。
到2023年,居民人均生态产品产值占比,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生态旅游收入占服务业总产值比重、生态补偿类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等均实现稳定提高。
到2023年,不断创新“两山”基地建设制度和生态保护制度;探索完善符合本地特色的生态产品转化市场化机制;稳步提升生态环保投入占GDP比重。
四、主要特点
结合棋盘山地区的本地实际,棋盘山地区“两山”基地的建设指标共包括构筑绿水青山、推动两山转化、建立长效机制三方面,共考核18项指标。
一是加强生态空间管控,提升绿水青山。严格落实棋盘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求;依据自然保护地划定方案,开展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对生产和生活空间进行严格管控;增加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提高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
二是丰富绿水青山产品,推动两山转化。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保持稳定提高。实现居民人均生态产品产值占比保持稳定提高。确保生态旅游收入占服务业总产值比重保持稳定提高。引导生态品牌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有效融合。使大气、地表水质量持续改善,地下水和土壤保持全面达到目标参考值,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加快棋盘山生态修复,开展植被恢复工程。
三是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建立长效机制。将生态资源指标列入政绩考核中,实行“山长制”,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为棋盘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建立生态观测网络,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五、重要意义
“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是国家生态环境的最高荣誉,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代表区域,棋盘山地区“两山”基地一旦创建成功,将在全国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棋盘山标杆样板,使棋盘山地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的典型做法和经验模式得到推广。
“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有利于深化浑南区乃至沈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棋盘山地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面推进浑南区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棋盘山地区生态环境,使棋盘山地区作为浑南区“十四五”发展的绿色经济增长极既定目标得到确立并快速实现。
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管委会
2021年3月30日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