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16 上午9:31:36 星期一

夏季即将到来 食品安全从“吃”开始

稿源: 浑南区政府网 2022-05-20

一、食源性疾病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外出就餐要遵守各地新冠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

“端午节”假期,正值春夏交替食源性疾病高发时期,提示大家注意预防食源性疾病和保持营养健康饮食。

建议

1.消费者采购食品时应选择证照齐全、诚信规范的市场、超市或其它销售单位,不在无证照摊贩处购买食品,不购买来源不明的冷链食品。

2.外出就餐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照摊贩处就餐。

3.在加工食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加热食品避免在危险温度中暴露超过2小时,应当及时放入冰箱。

(2)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剩余饭菜。未食用完的饭菜应及时在冰箱中冷藏,但冷藏不应超3天。

(3)如果没有合适的保存条件,熟食在危险温度下超过2小时的,应在确认食物未变质并经充分加热后方可食用,但重复加热不要超过1次。

(4)食物要烧熟煮透。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不能耐受高温,可通过加热杀灭。加热食物时,其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并保持30秒以上。

二、误采误食毒蘑菇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误食而引发野生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让公众认识它们,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新了当地常见毒蘑菇挂图,发布了《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

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再次提醒公众:切勿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三、炒饭综合征

“炒饭综合征”是指食用了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炒饭后出现的,以恶心、呕吐、头昏、四肢无力、口干寒颤、胃部不适和腹痛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食源性疾病。

“炒饭综合症”,是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该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水、空气中,生长温度范围20~45℃,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释放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被蜡样芽孢杆菌菌污染的食物主要为含淀粉较多的各类食物,室温放置的米饭就极易被污染,且外观一般无明显变化,看不到腐败变质现象,很难通过肉眼辨别。米饭煮熟后但未完全食用时,通常会在室温下放置数小时以冷却,然后做成炒饭。在这个过程中,被细菌污染的冷米饭释放毒素,而加热并不能消灭毒素,进而引起消化道症状。

如何才能有效防范“炒饭综合症”?

1.严控加工制作时间

米饭煮熟后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一般不应超过2小时。制作炒饭时应确保食物加热均匀并彻底熟透。加工好的食物如不立即食用,应尽快冷却,低温保存,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

2.提高个人防范意识

外出用餐或订购外卖时,对炒饭、饭团、紫菜包饭、寿司等米饭制品,应确认食物的新鲜程度、储存温度和时间等是否符合要求,购买后应尽快食用,不宜久放。

3.集体配餐单位要防范风险

要严格控制好食物加工、放置、配送等过程中的温度、时间。食品应使用密闭容器盛放,并标注食用时限和食用方法,提醒消费者尽快食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的,应在高于60℃或低于8℃的条件下存放。供餐过程中,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四、管圆线虫病

炒田螺经常“称霸”夜宵摊。与此同时,#误把福寿螺当田螺吃或致死#的消息时有听闻,福寿螺有多大危害?

福寿螺外观与田螺很相似,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福寿螺,极可能引起食源性管圆线虫病。感染此病,线虫幼虫会首先侵袭肺部,然后随着血液进入脑部,会引起人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出现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嗜睡、昏迷等,甚至死亡。

但事实上,还有一些寄生虫可能藏某些食物里,如下表所示。

如何预防寄生虫感染?

1.不吃生的食物

2.彻底加热食物

3.生熟分开

4.处理生食后彻底洗手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

主办:浑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浑南区委宣传部 浑南区联系电话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120003 公安备案号:21011202000218 辽ICP备08100350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浑南区委宣传部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世纪路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