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16 上午9:31:36 星期一

浑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浑南区文化产业发展“指南针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沈浑南政发〔2023〕9号

稿源: 浑南区政府网 2023-08-02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浑南区文化产业发展“指南针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浑南区人民政府

2023年7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浑南区文化产业发展“指南针计划”(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沈阳市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行动方案》和《沈阳市旅游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安排,结合《沈阳市浑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浑南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辽宁省建设文化强省和沈阳市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旅游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及浑南区“冲刺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的目标任务,以青年友好型城区建设为主题,以创新创意为动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打造“来浑南 不一样”的辽沈文化新高地,发挥浑南区在沈阳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建设的核心引领作用。

二、发展目标

聚焦落实市区两级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力争用三年时间,打赢一场文化产业发展“新辽沈战役”。围绕数字文化产业、精品内容生产、创意设计服务、都市休闲旅游等优势领域的进一步提升,推动全区文化产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商贸等多领域的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到2025年底,初步形成特色鲜明、附加值高、原创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全区文化产业规模占GDP比重稳步提升,对区级财政贡献稳步增长。全区规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200家,文化产业营收达到100亿元。创意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设计之都、时尚之都、艺术之都、会展之都特色凸显。

三、发展空间

立足浑南区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按照空间集中、产业集聚、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原则,有机整合文化、体育、旅游等资源和要素,规划形成“一核、一带、三区”的“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一核即中央公园城市文化艺术会客厅,一带即浑河外滩奥林匹克时尚产业带,三区即棋盘山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数字科技文创智造区、东南山区文商旅产业示范区。

(一)中央公园城市文化艺术会客厅

北起白塔河路、南至创新路,主要范围涵盖中央公园、莫子山公园。主要发展文化艺术服务业、会展服务业,构建城市文化艺术集聚核,担当向世界解读辽宁文化、展示沈阳未来发展脉络、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未来愿景的重任,建设成为讲述辽宁故事、交流辽宁文化、集聚辽宁艺术的城市文化艺术会客厅。

(二)浑河外滩奥林匹克时尚产业带

西起青年大街、东至国公寨大街,涵盖浑河南岸三环以内区域的浑河都市休闲带。依托浑河滨水沿岸、奥林匹克公园、时光里文创步行街、奥体中心商圈、王家湾滨水地区等文商体产业资源,发展文化娱乐服务业、旅游业和体育产业,打造时尚潮玩青年友好城区,重点发展时尚演出演艺、时尚体育赛事、时尚特色餐饮等特色领域,培育适应城市Z世代青年人群“食、游、购、体、演、展”等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文创+生活”复合型城市时尚体验新场景。

(三)棋盘山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棋盘山地区东邻抚顺、南至浑河,占地面积203平方公里,以自然山水林木为主体,集森林生态风光、名胜古迹、影视基地、冰雪娱乐、度假旅游、商贸购物等功能为一体,重点发展旅游文化服务业和影视制作发行产业,激活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影视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资源,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四)数字科技文创智造区

以浑南城市片区为主要范围,依托昂立动漫产业园、东软产业园、沈阳国际软件园、锦联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产业园区,集聚300余家数字文创企业,成为科技与文化融合集中连片发展区。发展新闻出版业、广告业和网络文化服务业,提升文化、创意、休闲等综合性、多元化、高品质服务功能,对标国际前沿,培育创意设计中心、数字文创企业及产业园区,推动形成文化展示、创意创新、5G科技、数字传媒、复合办公五大要素高度集聚的中央活动区(CAZ),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品牌标识度,形成城市主要创意、创作、设计中心和数字文创孵化中心。

(五)东南山区农商旅产业示范区

以祝家、李相、王滨地区山区及乡村为主要集聚地的东南山区农商旅产业示范区,依托山水林田、乡宿民宿、乡村大集、花果采摘、体验旅游等“农商旅”产业资源,发展旅游文化服务业、乡村休闲体育产业和工艺品生产加工业,结合宅基地改革、返乡创业政策等,发展“文化”+民俗、“文化”+餐饮、“文化”+住宿、“文化”+活动等融合的北派乡愁文化场景体验地,打造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学习相结合的农业公园项目,创建浑南高品质乡村休闲空间及乡村创客基地。

四、发展重点

(一)数字文化产业。加强数字化“文化+”场景建设,推动先进数字技术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电子竞技、广告会展、文化旅游等领域深度应用,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发展直播、电商等基于互联网新型文化商业模式和产业业态,发挥数字技术对内容创作、产品研发、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提升文化创意领域“互联网+”创新发展水平。支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建设,构建东北一流数字化融媒体中心。

(二)创意设计产业。整合优质创意设计资源,以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为重点,以打造“创意设计中心区”为导向,培育领军创意设计机构、高端设计人才、专业化设计园区,支持创意设计类众创众包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创意设计与科技制造、时尚服务、体育、建筑、非遗文化、工艺美术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创意经济无边界渗透格局。

(三)文化旅游产业。充分挖掘利用浑南区丰富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重点建设棋盘山国家文化产业园区,并推出一批集文化创意、时尚休闲、山林度假等不同主题的特色街区、旅游目的地、乡村文旅综合体,推出特色文旅品牌及精品线路,打造文旅休闲新场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和争取全国性重要文化品牌活动落户浑南。依托文化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目的地等项目,组织开展各类节庆、节气、节日的文化旅游相关活动,提升文化消费水平。

(四)影视传媒产业。以“精品内容输出”为导向,鼓励影视、音乐、网络文艺等作品创作生产。打造以棋盘山关东影视城为依托的精品内容创作基地。积极整合影视产业资源,培育一批科技制作、制片、发行等领域领军型企业,加快影视全产业链建设。

(五)体育休闲产业。依托体育场馆、健身公园及山水地貌资源,发展新兴、时尚体育项目,带动休闲健身、研学科教、赛事活动消费升级。导入国内重磅体育文化娱乐IP,打造集合运动健体、艺术展览、娱乐餐饮、体育零售等资源于一体的多元城市运动中心,引入智能体育等新型消费模式,满足全人群特别是少儿人群对体育文化娱乐生活的多维度、全季节综合需求。探索开展户外运动、潮尚体育等活动,增加大众消费黏度和消费机会,提升文体消费产品供给质量。

(六)文化娱乐产业。大力发展歌舞、音乐、文学艺术创作、剧目创作等艺术产业,重点扶持艺术精品创作和原创经典剧目展演,重点发展沉浸式演艺等具有科技感、时尚感、体验感的业态,形成原创精品演艺、大型文艺演出、沉浸式演艺与小剧场演艺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演艺产业,拉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鼓励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网络文化新赛道,着力扶持一批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等领域重点企业。

(七)文化会展产业。利用好各类产业资源和场馆资源,积极创办或承办城市经济、科技发展、文化艺术、工艺美术、游戏赛事、创意农业和文化旅游等各类专业展会、论坛。推进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大力推动“云展览”“云课堂”,强化文博IP吸引力。

(八)时尚购物产业。依托“奥体、棋盘山”等商圈资源实施“文化商圈”计划,打造规模化“首店经济”商圈,打造集购物、美食、文化、演艺、主题活动等多元内容的潮流聚集地,形成“夜沈阳”特色地标。

(九)版权服务产业。依托5G、大数据、元宇宙等新技术,引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能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积极搭建链接全国、助力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交易平台,融入数字版权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形成以网络视听、创意设计、文博旅游、高技术服务为矩阵的版权产业集群。

五、发展任务

(一)重大项目招引行动

1.招商引商工程。组建文化产业招商队伍,积极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文化50强等头部企业精准化、专业化对接,每年招引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企业)不少于2个。注重“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招引灯塔型服务、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深度融合的文化企业,着力在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最大限度补齐产业链条,构建开放式、创新型产业布局。把握当前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招引发展新媒体、短视频、文化高端制造、版权交易平台、电子竞技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业态项目。

责任单位:高新区管委会、棋盘山管委会、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电局、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工信局

2.项目动态管理工程。加强重点项目储备,建立全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实行年度滚动管理,分类指导、服务和协调,力争到2025年内推动签约30个3000万元以上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紧盯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竣工达产等重点环节,推动王家湾板块等龙头项目如期建设运营,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文化设施项目。

责任单位:高新区管委会、棋盘山管委会、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电局、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工信局

3.项目服务优化工程。加强区、街道和部门协同,定期通报重大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动态跟进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主动服务,推动项目快推进、早建成。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高新区管委会、棋盘山管委会、区文旅广电局、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工信局、各街道

(二)产业主体壮大行动

4.骨干企业培育工程。聚焦文化产业核心重点领域,坚持引企、引资、引智相结合,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基地型、龙头型文化企业。加快培育更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集聚、示范引领、扩大出口等方面的支撑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培育、发展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规模、有效益的领军型文化企业。到2025年,培育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文化企业30家,其中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骨干文化企业10家以上。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区工信局、区财政局、区文旅广电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统计局、高新区管委会、棋盘山管委会

5.优质企业扶持工程。实施“专精特新”文化产业高成长型企业入库培养计划,对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或得到市场风险投资基金认可的企业,给予一定扶持。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量,对新入库或实现较好效益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到2025年底,力争实现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达200家。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区工信局、区财政局、区文旅广电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统计局、高新区管委会、棋盘山管委会

6.小微企业激励工程。鼓励引导社会人才在浑南创办文化企业或工作室,在浑南首次成功创业并正常经营的,按相关文件规定给予一定创业补贴。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确定的一系列土地出让、租赁及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文化企业成本,更好激发文化企业市场主体活力。到2025年底,小微企业注册总量达到6000家。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电局、区税务局、高新区税务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高新区管委会、棋盘山管委会

7.行业组织和中介服务支撑工程。发挥文化产业行业组织和中介服务作用。聚焦文化产业发展和服务的关键节点,引入省市级各类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面向文化产业重点领域,推动建设一批人才、技术、信息中介服务平台,推动版权代理、融资担保、文化经纪、评估鉴定等中介机构提升发展,鼓励开展面向文化产业园区和企业的创新服务。鼓励行业协会和专业智库机构围绕浑南区文化产业和空间提升发展开展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到2025年底,引入市级以上行业组织50个,各类文化中介服务平台企业100家。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区发改局、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区文旅广电局、高新区管委会、棋盘山管委会

(三)“文化+”融合发展行动

8.“文化+科技”融合工程。抓住浑南科技城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入挖掘数字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点,加快VR、AR、5G等数字技术应用,加速“数字+”解锁文化应用新场景。充分利用浑南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数字文化装备、网络文学、音乐制作、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文化产业。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影视后期制作、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鼓励支持文化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加强文化产业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责任单位: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电局、区工信局、高新区管委会

9.“文化+设计”融合工程。依托浑南区高校资源,充分发挥昂立动漫产业园、东软产业园、沈阳国际软件园、锦联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载体优势,形成以工业设计为龙头的创新设计资源集聚区。盘活南科大厦,打造媒体创意中心和数字文化创意中心。利用楼宇资源,进一步打造广告、创意产业园等文创场景,形成以文化创意、广告服务为特色的创意设计集聚区。到2025年底,创意设计类企业注册数量达到2000家。

责任单位: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电局、区教育局、高新区管委会

10.“文化+旅游”融合工程。以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契机,激活“棋盘山”旅游,依托森林公园、秀湖、世博园、动物园、鸟岛、东陵公园、天柱排青公园等优质资源,打造“休闲浑南”品牌;依托高坎二一三广场、满堂前陵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场所,开发红色旅游体验场景,打造“红色浑南”品牌;升级东北亚滑雪场、棋盘山冰雪大世界,世博园、天柱排青公园冰雪乐园等四大冰雪场景,提质“冰雪浑南”品牌。

依托东南山区农商旅板块及棋盘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策划打造一批观光农业、采摘农业、认领农业、共享农业等田园综合体、采摘园、休闲农业园、农家乐、连锁民宿及农商旅融合项目,打造一批市民休闲精品“打卡地”。推进东南山区全域旅游开发,建设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上锦花卉菌类观赏中心、山地马术体育中心、风车谷童话小镇、生态农业观光园、祝家大集、佟家峪特色民宿、沙地沟杏花节等重点项目。围绕沈李线建设提升王士兰生态园、满族民俗村等重点项目。发展骑行、马术、山林运动、射击、射箭训练竞赛和群众性射击、射箭休闲活动,布局极限越野、极限运动、野外探索等户外体育休闲项目,打造东南部山林运动胜地。到2025年底,力争创建5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旅游品牌;新增10家以上对外开放文博场馆;新增10个以上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出特色精品酒店、主题酒店、特色民宿20家。

责任单位:区文旅广电局、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局、棋盘山管委会

11.“文化+商贸”融合工程。推动奥体、棋盘山等各类商圈,时光里等特色街区开展高品质文商旅融合街区建设,构建奥体中心“时尚体育及时尚演出打卡地”、奥林匹克公园浑河码头“浑河夜游及城市光影秀打卡地”、时光里文创步行街“时尚美食及时尚生活打卡地”,培育“潮玩浑南”品牌,支持开展文化消费新场景,打造“夜景、夜演、夜购、夜宴、夜娱、夜宿”为一体的功能聚合高地。激活文化消费市场,形成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底,推出3个以上省级特色时尚购物街区、特色美食街区。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电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高新区管委会、棋盘山管委会

(四)城市品牌育强行动

12.“艺术浑南”打造工程。依托省、市、区级文化艺术机构,加快打造中央公园城市文化艺术会客厅,发展培育演艺娱乐产业;加强元宇宙、人工智能、多媒体对线下场景赋能,发展沉浸式演艺等具有科技感、时尚感、体验感业态;打造精品文艺演出、沉浸式体验项目,鼓励线下文艺资源、文娱模式数字化发展,引导建设在线剧院、数字剧场。大力引进知名演艺集团和演出经纪机构,鼓励国内外知名院团、艺术家来浑南演出,打造地标性演出商业消费群落,打响“艺术浑南”品牌。到2025年底,市场化引进万人以上大型演唱会、音乐会3—5场,全区小剧场演出200场以上,打造沉浸式演艺项目2—3个。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电局

13.影视精品激励工程。全力打造“浑南出品”,对驻区企业原创出品的影视类、舞台艺术作品等给予扶持,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浑南品牌作品。鼓励影视剧组来浑南拍摄,对提升浑南城市形象和推动影视产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给予一定补助。

责任单位:棋盘山管委会、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电局

14.文化影响拓展工程。重点打造“浑南之夏”“莫子山文化艺术季”等系列文化品牌活动,打造“浑河外滩”“莫子山”“东南山区”三大文化地标。使浑南成为辽沈地区文化品牌活动及潮流盛会聚集区,不断放大城市品牌影响力。到2025年底,举办文商旅体等系列活动100场以上,打造“来浑南 不一样”城市文化印象。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电局、区商务局、高新区管委会、棋盘山管委会

15.城市文创品牌开发工程。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鼓励工艺美术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走市场化道路,积极申报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充分调动文化文物单位积极性,深入挖掘各类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浑南文化特色的创意设计发展路径,探索开发融合系列产品,运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营销方式,加强品牌推广力度,结合特色旅游工艺品加工,同时开展工艺观光和体验活动等。重点做好羽毛画、辽瓷、掐纸、满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技艺的传承、创新发展及营销工作,支持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来浑南 不一样”城市文创品牌。到2025年底,扶持开发100个文化创意产品的形成。

责任单位:区文旅广电局、区委宣传部、高新区管委会、棋盘山管委会

(五)载体提档升级行动

16.园区能级提升工程。鼓励昂立动漫产业园、东软产业园、沈阳国际软件园、锦联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南科大厦广告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制定系列优惠政策,促进项目向园区落户,企业向园区集中。支持园区规范化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园区。到2025年底,力争实现拥有市级以上重点文化产业园区30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文化产业园区10个,国家级重点文化(广告)产业园区1个;培育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文化产业集聚区1个、30至50亿元的文化产业集聚区2个,10亿至30亿元的文化产业集聚区5个以上。

责任单位:区文旅广电局、区委宣传部、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区商务局、高新区管委会、棋盘山管委会

17.老旧厂房资源改造利用工程。鼓励盘活激活老旧厂房和低效空间资源,支持一批产权明晰、条件成熟的老旧厂房、疏解腾退空间和低效存量空间改造提升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在集成现有政策基础上统筹设立专门针对老旧厂房改造的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和发展基金,依托区属文化国企的前置投资平台,加大对全区文化产业园区空间改造的支持力度。到2025年底,力争实现盘活改造老旧厂房项目3个以上。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电局、区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区营商局、高新区管委会、棋盘山管委会

(六)文化金融体系构建行动

18.金融产品创新工程。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汇聚。开展文化金融创新,逐步扩大融资租赁贷款、产业链融资、股权质押贷款等信贷创新产品规模,缓解优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鼓励银行、担保、保险、投资基金等机构联合采取投资企业股权、债券、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支持。

责任单位:区金融事务服务中心、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电局、高新区管委会

19.金融服务提升工程。设立浑南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探索成立文化产业金融合作联盟和金融服务链,建立各类型金融机构资源互补、协同创新的文化金融服务集群。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专门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专营机构、特色支行和文化金融专业服务团队,创新对小微文化企业的服务模式,探索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和文化创意人才创业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建立文化金融企业库,做好文化企业信用评估等服务,对入库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及财政贴息政策,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责任单位:金融中心、宣传部、文旅局、高新区管委会

20.上市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上市发展,加大政策集成力度,从进一步加强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加大文化企业上市资金支持、拓展文化企业上市综合服务等方面,为全区上市文化企业及拟上市文化企业开辟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革绿色通道,积极打造上市文化企业培育中心、强化文化企业上市培育辅导。到2025年,力争实现新增2家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责任单位:区金融事务服务中心、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电局、高新区管委会

六、发展保障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组  长:区委书记、区长

副组长: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棋盘山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委宣传部部长、区政府副区长(主管体育)、高新区副主任(主管招商)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统筹调度多部门共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尤其是加大培育市场和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产业链和配套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整体实力。

办公室主任:区委宣传部部长

办公室成员: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区文旅局局长

区工信局局长

区商务局局长

区营商局(行政审批局)局长

区统计局局长

高新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局长

高新区管委会科技创新局局长

棋盘山管委会招商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

区林业和草原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二)制度保障

建立监测分析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完善文化产业的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文化+”新业态监测分析。及时开展规划评估,实时提出规划调整方案,规划实施过程中遇有宏观经济形势重大变化、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保障规划灵活有效实施。实行定期调度机制,每月调度文化企业升规、文化产业营收变化和招商引资情况,实时掌握动态,及时调整工作措施。健全行政审批、资质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价格管理等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障水平,构建产业基础能力保障体系。鼓励市场主体创新产品开发,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品牌创建,提高经营水平。

(三)政策保障

加快修订完善《浑南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23版)》和《浑南区促进棋盘山地区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细则并加以实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平台,打通信息孤岛现象,定期开展项目推介和洽谈活动,通过线上实时发布动态信息,促进供求有效对接。建立项目督导机制,落实项目责任制,加强调度、督促和考核,确保项目及时落地。

(四)资金保障

用好沈阳广告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扶持资金,与省、市联合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体育旅游领域,发展新兴业态。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开展并购重组、PPP建设项目,创新金融产品,营造良好产业投融资环境。

(五)人才保障

对重点文化产业领域急需领军型人才(团队)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加大政策集成和创新力度,对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内外文化名人在浑南设立工作室或投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扶持。

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着力培养行业紧缺人才,完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建立文化产业智库共享研究室,鼓励文化企事业单位、浑南高校、艺术院校建立实训基地,开办相关专业、学院,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急需各类专业人才。

七、2023—2025年任务分解表

1.2023-2025招商任务分解表

指南针计划2023-2025招商任务分解表(“四上”企业)

单位:户

序号

主管部门

23年招商数量

24年招商数量

25年招商数量

1

棋盘山管委会

10

10

10

2

高新区管委会

42

42

42

合计


52

52

52

注:高新区管委会14个招商局每个局每年招商任务为3户文化产业(“四上”企业)。

2.2023-2025各行业主管部门任务分解表(企业数量)

指南针计划2023-2025各行业主管部门任务分解表(数量)

单位:户

序号

主管部门

22年规上(限上)企业数量

23年规上(限上)企业数量

24年规上(限上)企业数量

25年规上(限上)企业数量

1

区工信局

6

12

22

34

2

高新区科技创新局

7

14

24

38

3

区商务局

12

24

42

58

4

区文旅广电局

15

30

52

70


合计:

40

80

140

200

3.2023-2025各行业主管部门任务分解表(主营业务收入)

指南针计划2023-2025各行业主管部门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元

序号

主管部门

2022年主营收入

23年全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

24年全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

25年全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

1

区工信局

60406.5

120813

241626

450000

2

高新区科技创新局

23482.4

46964.8

93929.6

150000

3

区商务局

21543.8

43087.6

86175.2

150000

4

区文旅广电局

34021.9

68043.8

136087.6

250000


合计:

139454.6

278909.2

557818.4

1000000

4.2023-2025各街道任务分解表(企业数量)

指南针计划2023-2025各街道任务分解表

单位:户

序号

责任单位

22年规上(限上)企业数量

23年规上(限上)企业数量

24年规上(限上)企业数量

25年规上(限上)企业数量

1

五三街道

13

22

39

54

2

浑河站东街道

11

18

32

45

3

满堂街道

2

4

8

12

4

东湖街道

1

6

10

14

5

白塔街道

2

8

15

22

6

桃仙街道

5

10

19

26

7

高坎街道

3

6

11

15

8

祝家街道

0

2

2

4

9

李相街道

0

2

2

4

10

王滨街道

0

2

2

4

11

沈抚示范区

3





合计:

40

80

140

200

备注:有三家规上企业隶属于汪家街道和深井子街道,不在我区指标分解范围内,营收合计8773万元。祝家街道、李相街道、王滨街道2023年计划突破1户规上企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企业类型确定。

5.2023-2025各街道任务分解表(主营收入)

指南针计划2023-2025各街道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元

序号

责任单位

2022年主营收入

23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

24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

25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

1

五三街道

77899

155798

311596

520000

2

浑河站东街道

26621

53242

106484

220000

3

满堂街道

5157

10314

20628

50000

4

东湖街道

4210

8421

16841

40000

5

白塔街道

3457

6914

13827

30000

6

桃仙街道

10641

21282

42564

90000

7

高坎街道

3138

6275

12550

38000

8

祝家街道


1000

2000

4000

9

李相街道


1000

2000

4000

10

王滨街道


1000

2000

4000

11

沈抚示范区

8773





合计:

139895

265245

530490

1000000

备注:有三家规上企业隶属于汪家街道和深井子街道,不在我区指标分解范围内,营收合计8773万元。祝家街道、李相街道、王滨街道2023年计划突破1户规上企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企业类型确定。

八、2023年任务分解表

1.2023各行业主管部门任务分解表(企业数量)

指南针计划2023各行业主管部门任务分解表

单位:户

序号

主管部门

22年规上(限上)

企业数量

23年规上(限上)

企业数量

1

区工信局

6

12

2

高新区科技创新局

7

14

3

区商务局

12

24

4

区文旅广电局

15

30


合计:

40

80

2.2023各行业主管部门任务分解表(主营业务收入)

指南针计划2023各行业主管部门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元

序号

主管部门

2022年主营收入

2023年一季度力争主营收入

2023年上半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

23年全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

1

区工信局

60406.5

30203.25

60406.5

120813

2

高新区科技创新局

23482.4

11741.2

23482.4

46964.8

3

区商务局

21543.8

10771.9

21543.8

43087.6

4

区文旅广电局

34021.9

17010.95

34021.9

68043.8


合计:

139454.6

69727.3

139454.6

278909.2

3.2023年各街道任务分解表(企业数量)

指南针计划2023年各街道任务分解表

单位:户

序号

主管部门

22年规上(限上)企业数量

23年规上(限上)企业数量

1

五三街道

13

22

2

浑河站东街道

11

18

3

满堂街道

2

4

4

东湖街道

1

6

5

白塔街道

2

8

6

桃仙街道

5

10

7

高坎街道

3

6

8

祝家街道

0

2

9

李相街道

0

2

10

王滨街道

0

2

11

沈抚示范区

3



合计:

40

80

备注:有三家规上企业隶属于汪家街道和深井子街道,不在我区指标分解范围内,营收合计8773万元。祝家街道、李相街道、王滨街道2023年计划突破1户规上企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企业类型确定。

4.2023年各街道任务分解表(主营业务收入)

指南针计划2023年各街道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元

序号

主管部门

2022年主营收入

2023年一季度力争主营收入

2023年上半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

23年全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

1

五三街道

77899

38950

77899

155798

2

浑河站东街道

26621

13311

26621

53242

3

满堂街道

5157

2578.5

5157

10314

4

东湖街道

4210

2105

4210

8421

5

白塔街道

3457

1728

3457

6914

6

桃仙街道

10641

5321

10641

21282

7

高坎街道

3138

1569

3138

6275

8

祝家街道




1000

9

李相街道




1000

10

王滨街道




1000

11

沈抚示范区

8773





合计:

139895

65561

131122

265245

备注:有三家规上企业隶属于汪家街道和深井子街道,不在我区指标分解范围内,营收合计8773万元。祝家街道、李相街道、王滨街道2023年计划突破1户规上企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企业类型确定。

文件链接:关于浑南区文化产业发展“指南针计划” (2023-2025年)的文字解读

文件链接:关于浑南区文化产业发展“指南针计划” (2023-2025年)的图片解读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

主办:浑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浑南区委宣传部 浑南区联系电话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120003 公安备案号:21011202000218 辽ICP备08100350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浑南区委宣传部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世纪路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