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16 上午9:31:36 星期一

浑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浑南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稿源: 浑南区政府网 2021-12-31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市直驻区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浑南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沈阳市浑南区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浑南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4%,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1平方米,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国发〔2021〕11号)、《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沈政发〔2021〕17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全民健身计划部署,突出“健康浑南”建设主题,强化供需两端发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健身需求,为浑南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民健身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

(一)推动经常锻炼人数增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8%,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0%。

(二)完善体育场地设施配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5平方米以上,城市社区实现“10分钟健身圈”,涉农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

(三)丰富社会体育组织体系。区级单项体育协会达到15个,各类体育俱乐部达到100个,健身站(点)达到350个以上。

(四)开展主题健身赛事活动。每年举办马拉松、赛艇、武术、风筝、徒步等品牌赛事活动5场以上,群众性健身活动达100场次以上。

(五)优化体育健身服务效能。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5人,全区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00人,国民体质监测人数每年不少于300人。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水平

1.进一步加大群众健身场地设施建管力度。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作为“民心工程”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建设浑南区全民健身中心,做好全民健身中心场地设施的管理使用,拓展智慧化信息化功能。

2.推进农村地区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逐年增加农村体育健身广场、智能化健身器材数量,促进公共体育资源均衡布局, 建设全市领先的全民健身活力城区。

3.持续拓展公共体育空间。充分激活浑南区绿地、广场资源,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面健身者的健身偏好,因地制宜、分类打造多层级健身设施,优化骑行、徒步等休闲体育环境,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体育公园、智慧健身步道建设,重点推进奥林匹克公园、浑河南岸、棋盘山、莫子山、中央公园等体育休闲集聚区公共体育空间的打造。

(二)激发体育健身组织活力

4.积极引导社会体育组织发展。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的良性运行机制,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推进规范化、社会化运作。加强对社会体育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引导和培育专项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健身团队等市民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健康发展。鼓励社会体育组织发展多样化项目,加强区域内不同社会体育组织间的互动,发挥社会体育组织专业优势,推广体育运动,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每个协会每年举办1-2次形成规模、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

5.发挥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作用。推动体育教师、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等各类体育专业人士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提高健身指导专业能力和水平。搭建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社区体育服务的平台,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社区体育服务的热情与作用。以市民健身需求为导向,向市民传授健身方法、运动伤害防护等专业化健身技能和业务知识,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社区居民提供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服务。

6.拓展全民健身服务线上供给渠道。借助各类线上视频及社交平台,鼓励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以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开展线上体育活动及指导服务。鼓励各社会体育组织与线上运动平台合作,提供在线体育健身指导服务,鼓励市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参与居家健身活动,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升全民健康和免疫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强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7.推进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建立更多群众身边的健身站点、体育俱乐部、健身指导站。街道建设综合文体站,设置文体活动室;社区配有专(兼)职体育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园区、学校、企业推广太极拳、武术、马术、赛艇等各类体育项目。探索建立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供给库,组建涵盖运动健康专家、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组织和体育健身服务类企业的供应名录库。

8.不断提高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定期开展全民健身体质监测,完善全民健身科学标准和规范体系,建立健全体质测试机构,推进有条件的街道和社区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育锻炼标准、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等体育指标统计。

(四)统筹推动各类人群体育健身运动发展

9.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落实“双减”意见,加强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供给,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广泛开展青少年喜爱的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冰雪等运动技能培训和体育赛事活动,鼓励青少年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帮助青少年掌握2-3项体育运动技能,为青少年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运动干预和科学普及。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鼓励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提供专业体育服务。

10.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民族乡村配置安装健身器材、室外篮球场地和简易足球场地等体育设施。做好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文化项目的保护与推广。积极挖掘整理一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因地制宜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开发建设一批适合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组织举办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活动。

11.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倡导“健养并举”的长寿理念,创新老年人健身项目和方法,按照“经常自愿、重在参与、就地就近、小型多样、科学文明”的原则,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地组织老年人健身活动。增加老年人体育设施供给。为社区、村屯养老服务机构安装适宜老年人使用的专用健身设施,为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创造条件。

12.注重特殊人群体育服务。发挥残疾人体育组织作用,积极支持残疾人开展体育活动。培养与发展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进行公共体育设施无障碍设施改造,为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提供便利。为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中心配备康复类健身设施,促进残疾人身体康复。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人群体育健身服务。

13.着力推动职工体育。充分发挥行业体育协会和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切实维护职工健身权益,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健身团队,以职工之家、职工俱乐部为阵地组织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方便易行、健身效果好的健身活动。各级各类单位应为职工开展体育健身创造必要条件,提供经费和时间保障,组织开展职工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和国民体质监测,提高职工健康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坚持“工间操”。倡导职工每周健身3-4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职工亚健康人群。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14.打造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持续做强山地马拉松、赛艇公开赛、武术之乡、马术锦标赛、风筝锦标赛等品牌系列赛,培育举办更多更优品牌赛事。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依法自主举办赛事活动的政策指导、监督检查和服务保障。支持鼓励由社会体育组织、社会力量组织的优秀全民健身赛事、企事业单位职工运动会等覆盖范围广的赛事活动,激发社会体育组织的积极性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形成长期办赛传统。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政策支持等方面对纳入品牌系列赛的各个赛事进行重点支持。

15.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在区街两级开展路跑、球类、操舞类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推进“三大球”和乒乓球、羽毛球、毽球等群众性赛事活动的开展。举办市民运动会和社区(村屯)运动会。扶持推广武术、围棋、太极拳、象棋、龙舟、风筝等传统体育项目。培育击剑、赛艇、马术等具有休闲消费引领特征的运动项目。综合利用全区健身步道网络、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大型滑雪场、浑河水系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体育场馆资源,大力推广以山地户外运动、冰雪运动、水上运动、足球篮球运动为主的全民健身运动。鼓励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学校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

16.推广线上赛事活动新模式。鼓励各项全民健身赛事组织方依托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组织方式,打破传统线下比赛的时间和地域限制,举办覆盖各类人群的线上赛事活动,开拓新时代全民健身线上线下互动新模式。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办赛主体自主设计多种项目的线上赛事活动,设计各类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线上健身赛事活动。

(六)形成创新升级的全民健身消费市场

17.扩大全民健身消费产品供给。推动“三大球”、路跑、冰雪、龙舟、电竞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体育项目发展,鼓励公共体育场馆拓展科学健身产品供给,不断为市民提供更多时尚、个性、品质的体育消费选择。广泛开展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农民、职业人群、残疾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全民健身活动,为各类人群提供类型丰富、更具针对性、更加个性化的体育服务,激发各群体体育消费需求。

18.促进体育产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不断提高体育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依托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充分释放市民体育消费需求。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打造集运动体验、观赛参赛、运动社交、主题活动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体育消费场景,激发体育消费热情。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发展马术营地、冰雪场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赛艇帆船码头等健身休闲设施,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和销售等产业规模。

19.培育弘扬全民健身文化。强化“生命在于运动”和“主动健康”的理念,抓好青少年“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发挥媒体的宣传策划作用,加强体育知识的传播,营造“健身即时尚”的社会氛围,推动形成“晒运动”“晒健康”的新潮流。通过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加强科学健身指导、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打造市民身边的社会体育组织,引导公众建立适量运动、合理膳食的健康生活方式,让体育运动成为市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宣传、教育、发改、卫健、民政、公安、体育等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浑南区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机制,统筹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与教育、文化、卫生、养老、旅游、全民健康等事业融合发展。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舆论宣传、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

(二)加大经费投入。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列入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重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给予保障,把重点体育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促进全民健身多元共治,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多方共同参与全民健身的局面,调动企业、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市民群众等参与全民健身治理的积极性。健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标准,编制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指南,放宽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准入标准,支持企业、社会体育组织等社会力量举办、承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面联动的赛事活动体系。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全民健身事业,以投资、赞助或捐赠等形式支持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或体育设施的建设。

(四)实施评价监督。建立全民健身综合评价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对重点目标、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形成包括媒体、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监督反馈机制。对在推动工作落实或支持、参与全面健身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予以表彰。

附件:浑南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工作任务清单.docx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浑南区!

主办:浑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浑南区委宣传部 浑南区联系电话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120003 公安备案号:21011202000218 辽ICP备08100350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浑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浑南区委宣传部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世纪路13号